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崇祯青花(1 / 4)

>

到了弘治时期,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

后期与正德器接近。

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桉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

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

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

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

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

后期多见大器。

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

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

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

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正德之后,就到了明晚期。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

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

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

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

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

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

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

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

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

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

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

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

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

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

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

多六角、八角等造型。

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