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章罗塞塔碑(1 / 3)

>

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这种文字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

这样的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

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

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

这是用改造过希借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

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纪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东岸崛起的腓尼基人与埃及人进行交易。

这时饱学的腓尼基僧侣们,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写成有秩序的字母,帮助其商贸往来。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

那么,近代这种文字又是怎被发现的?

这就跟陈文哲手中的这块石板,有点关系了!

陈文哲怀疑,他手中的这块石板,也是一块类似罗塞达石碑的东西。

甚至陈文哲都怀疑,这也许就是罗塞达石碑的一部分?

罗塞达石碑,对于研究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可实在是太重要了。

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一些人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这种文字还是十分好认的,因为特征十分明显。

像陈文哲这种喜欢古董的专业人士,认识一点象形文字,真的不是事。

像是甲骨文、钟鼎文,都很难辨认。

再说,博学应该是古董鉴定师的标配。

陈文哲就知道,圣书字有3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

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凋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同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

其符号外形很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