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稀世瑰宝(1 / 3)

>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拍卖现场,竞价达到1000万英镑时,仍有6、7个出价人。

弯弯的王定乾,估价在800万英镑左右,把最高支撑点定在1000万,没想到会超出预料。

最终拍得者埃斯凯纳齐,是世界上经营华夏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

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竞拍。

他在标价,达到1350万英镑时才加入。

他和一位电话竞拍者,经过持久角逐才将宝物收入囊中。

拍完后,埃斯凯纳齐说,他被现场的紧张气氛耗尽气力。

并承认:“我已经到了我的极限,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当时的英伦当地报纸,以“疯狂出价”评价拍卖结果。

伦敦佳士得华夏陶瓷及工艺品主管得斯蒙德·希利说,“买家认为这瓷罐可能有些价值,但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个价格简直令人惊愕。”

他表示:“我们对拍卖成绩感到十分满意,此罐经过多个世纪的收藏后仍然完好无缺,在市场上实在珍罕无比。”

事实上,直至佳士得出版了拍品目录,收藏者才得知瓷罐的存在,瓷罐也开始在国际收藏圈内引起极大关注。

当时国人的**也被激发,因为其他七个同类古董,无一留在华夏。

国际上的专业人士相信,有一群强有力的华夏买家结成了同盟,试图让瓷罐回归故土。

连佳士得的工作人员也强调,在拍卖中,竞拍者未卜先知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热门的东西常常会出人意料,通常竞买者会准备额外金钱作后盾。

他们认为,此次华夏藏家没有竞得此罐,并不意味着华夏买家没有能力。

而是拍卖前计算有误,因而真正面临意外高价时,一时缺乏心理准备。

事实上,华夏藏家实力很强,如果计算好,完全有能力购买。

华夏人参加元青花罐竞拍,虽多少有些让华夏藏品回归故土的因素,但很多人认为,他们并不是要扳回所谓华夏人的“面子”,而是因为此罐品质的确非常好。

当然,让此罐回到亚洲,不论是大陆还是弯弯,对学术研究的确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