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一匣一瓷(求订阅)(1 / 3)

>

要找一座消失千年的窑口,可不是那么容易。

虽说秘色瓷出于江浙越窑,但是江浙的越窑千千万万,究竟是哪座越窑,为唐朝皇室烧制了秘色瓷呢?

如果找到这座窑口,是不是可以在那里,或者那边的周围,发现更多秘色瓷?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考古专家们又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寻找,并最终在江浙慈溪上林湖遗址,发现了秘色瓷残片。

上林湖遗址是一处历史悠久的越窑遗址,从发掘出的陶瓷器判断,上林湖在东汉时期就开始烧制瓷器,并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顶峰。

这一点也跟陈文哲看到的情况,相吻合,最起码他能证明,这一处窑口的历史,是真的长。

最起码他知道,之前这座窑口是烧制白瓷的。

当时,这一处窑口,不仅收到了大量的海外瓷器订单,还深得唐朝皇室的恩宠,成为了一座官窑。

由此可见,上林湖的越窑,完全有条件和技术烧制秘色瓷。

若不然,专家们又怎么会在此发现大量的秘色瓷残片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专家和刑事警察的工作,还略有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通过寻找到一点线索,从而解决疑难问题。

比如,考古学界的专家们,一直在寻找秘色瓷的生产窑址。

虽然他们在上林湖遗址发现了秘色瓷,但还需要找到一种东西,才能百分之的确定。

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肯定不是越窑秘色瓷的残片!

所谓秘色瓷,并非指瓷器的颜色是个秘密,而是指代使用秘密配方烧制的瓷器。

所以,从一开始,这种瓷器就是保密烧制的,之后失传几乎是肯定的。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件匣钵,很可能就是出自上林湖遗址,但是,用它生产的秘色瓷呢?

最主要的是过程,陈文哲始终没有看到啊!

他已经确定,上林湖遗址就是秘色瓷的产地,因为这个结论已经被人证实了。

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根据上林湖有秘色瓷残片,就推测它是秘色瓷的生产地。

这就好比你在山谷中,发现有多年前坠落的汽车,这时,你不能说这辆汽车,就是在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