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7.要移风易俗(1 / 3)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49 字 2023-03-06

“为什么先来先得呢?”朱由崧解说道。“先来后来总是有原因的,但最终可以总结为对朝廷相信与否,相信朝廷会授田的,必然会先来落籍,那么既然这些人相信朝廷,朝廷也一定不会让他们吃亏了。”

朱由崧侃侃而谈道:“其次,北地广阔,一时半会怕是没办法把地都授完的,总要有几年的时间;当然,各县除了现有荒芜的土地,或还有可以开垦的土地,但朕的意思,这些未开垦的平原、山地都是国家土地山林,不可再授,以免过渡开垦,获罪于天。”

朱由崧把过渡开垦与获罪于天联系在了一起,在王应熊等人看来,非常的新奇,对此,朱由崧粗粗的解说了一遍,又继续刚才的话往下说道:“昔日‘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可足温饱,今日国家人丁众多,实在无法实现一夫治田百亩的愿景,三十亩地已经是朝廷能拿出来的最大程度了,而且还是趁着大乱大治的当口,才勉强实现;所以,朕以为,今后无论家中财产多寡,农户手中的地宜聚不以散,是故,家中余财可以诸子均分,但农田一项只能由一人继承,不可析分;话又说回来了,那么没办法继承父母土地的余子及得到朝廷消息后却晚了一步北上落籍的百姓怎么解决他们的田土呢?”

朱由崧扫了扫面前的三位大臣:“那么请他们到临县、临府、临道去领受田土,若临县、临府、临道都分完了,也不要着急,三五年后,朝廷必攻灭建虏,规复辽东,届时辽东全境有足够的田土;有人说,等不及三五年了,也不要紧,内廷在海外有的是土地,海外王庄也是缺人的,只要他们愿意,大可以去海外嘛。”

其实朱由崧有一个长远的扩张计划,譬如出兵夺取安南北部的红河平原,譬如规复河套平原,又譬如规复万全行都司、控制坝上草原等等,当然最宏伟的计划是夺取北海(贝加尔湖)周边,把罗刹人打回叶尼塞河以西等等,因此只要相关扩张计划能够实现,到时候大明不缺可以用来授田的土地,相反,到时候移民不足才是大问题。

钱谦益忍不住了,急忙提醒道:“陛下明鉴,若是不能继承父母土地或在本乡本县得到土地,也就意味着,子女要远离父母家乡,甚至永不能回返,这可是有违人伦大道的!”

中国传统的孝道主张,父母在不远游,真要实现大规模移民的话,就会与当世的主流观点产生了冲突,这也是为什么另一时空中,中国在整个明代十分内敛,结果内敛到内卷,然后覆灭的原因之一----清代倒是积极扩张,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但清代的扩张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