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三战威海(2)(1 / 3)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54 字 2023-03-06

明弘光三年(清顺治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姜瓖部800余人于太平庵以北深入里口山,然后试图经由山中道路斜插至杨庭河明军身后,但由于老牌汉奸耿继茂所部移交防区时“忘记”告诉姜瓖其已经试着进山过了----好吧,其实是老牌汉奸自己高出新附汉奸一头,故意没有做交代,以便看新附汉奸的乐子----所以,进山的姜瓖部不出意外的遇到了明军布设的山砦和哨所。

仰攻占据优势地形的对手,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因此,已经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红衣炮队头上的姜瓖部自然是不可用命的,所以,三心两意的攻打了一番后,进山的姜瓖所部便在丢下十多具尸体后,带着另外十多名伤兵退出了里口山。

有了进山作战未果的理由,姜瓖部开始一心一意的等待红衣炮队起来;面对姜瓖的无赖,从监军那边得到消息的济尔哈朗,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向姜瓖和金砺两部各派遣10门红衣火炮助战。

姑且不是金砺愿不愿意接收这10门红衣火炮----接收了,也就意味着金砺和许尔安余部要从封堵状态转为进攻状态,这也许是知道北疆几次围城战结果的金砺所不愿意的----单说济尔哈朗为什么会一口气向两部派遣如此多的红衣火炮吧。

难不成,济尔哈朗是接受了当场峄县之战给马光远火炮太少,导致战事拖延,最终出现变局的教训了?

答案: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济尔哈朗事后检讨峄县之战时,的确认为当初要是早一点轰破了峄县城墙,早一点进入巷战,也许就能早一点全歼峄县城内的明军勇士营第一战兵营了,那就没有明军骑兵后来什么事了,所以,他不想在威海卫和鳌山卫再犯同样的错误。M.

说不是,那是因为当初济尔哈朗之所以只小气吧啦的给马光远派了3门红衣火炮,主要是由于当时济尔哈朗手中也仅有16门红衣火炮----相当一部分红衣火炮都在吞齐、博洛等一线河防指挥官手中,还有一部分红衣火炮则随着北调部队行动的,当时已经撤回到保定境内了----想多给马光远一些,也是做不到的;而如今,既然北调部队暂时重返了黄河前线/二线,所以随北调部队行动的火炮部队也再次南下了,如此一来,济尔哈朗手中有了宽裕,自然也就能多给下属拨付火炮了。

然而在朱由崧编练新军之前,明清两国都很喜欢铸造重型火炮,这些重型火炮动辄两三千斤乃至更加沉重,实在还能在崇祯末年各地年久失修的道路上行动,所以,即便济尔哈朗给姜瓖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