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最后的据点(1 / 3)

李国用从大明出发,到南美洲这会有两条路线,一是直接从东海进入太平洋,横跨整个太平洋,整个路程约三万七八千里,但肯定先到秘鲁或哥伦比亚等南美西海岸国家,然后登陆,走陆路去巴西。

这条路程极远,中间有大段时间没有补给,在这个时代是相当困难。

当然,他还可以先到北美洲,约两万里,能在美国和墨西哥寻找补给,然再往南美去,但这样估计要超过四万里。

且无论他走美国还是秘鲁,都不能直接登陆巴西,需要从其他国家登陆,再穿越,因为这时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开通。

这个时代穿越太平洋太危险。

于是李国用采用了第二条路线,先到马六甲,再从马六甲穿过,去非洲,经好望角后,从非洲穿越大西洋,直接到巴西沿海登陆。

这条路线全长约三万三千里左右,好处是前面一直到马六甲,近万里路都在明军控制下,可以得到有效的补给,而非州东部,是郑和和刘百户都去过的地方,也比较熟。

随着岸边欢声雷动的呼喊声,南美洲号带着另三艘船慢慢离开港口,驰向东海。

南美洲号是洪熙朝最新式的福船,朱高煦登基之后,非常看重造船技术,还专门成立教育科技部,相关技术部门多次重组,集合了全国最顶级的造船工匠,接着又开设科技大学,鼓励民间创新,用来重赏。

洪熙九年,科技部匠作局试航了空心船首横帆船,空心船首是后世飞剪船的标志,船体有小的干舷,上层建筑较少,保障船舶的稳定性,同时充分发挥帆的作用。

这种船在后世,因为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休,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导致水线特别优美,甚至在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

但现在大明建造的只能算亚飞剪,还达不到后世的速度。

十九世纪巅峰期的飞剪船,航速达到每小时12-14节(约50里左右),从欧洲横穿大西洋只要十二天。

此时李国用的四艘船中,最小的四百料船苏州号,就是他新买的亚飞剪船。

朝廷刚刚研发推广,因载重量稍低,目前商人们还不是很看重,李国用却买了一艘,当时是为了支持朝廷推广,后来用了发现挺好的,又稳定速度又比较快。

他的船队在顺风时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