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铸币暴利,慎用钱策(2 / 4)

,用陛下的话来讲,那就是还有不小进步空间。

待将来工艺更加成熟,乃至更进一步,即便将成本降低个十几倍也未必不可能。”

嘶~

听了方进贤这番话,马士英、易应昌都不禁吸了口凉气。

其实朝廷原本铸造铜钱,就颇有赚头了——铜钱亦属于一种货物,只不过是等价货物,其市价一文,可实际生产成本绝没有一文。

至于究竟赚多少,那就得看铸币者的心有多黑了。

那些私自铸币之人,就是冲着谋利去的,自然只铸造劣币,大赚特赚。

朝廷若是实在太缺钱,顾不得货币问题对民间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会去铸造劣币——此举秦汉乃至战国时期便有;近的,如崇祯年间铸币比之嘉靖、隆庆年间就差很多。

如今,昭武通宝明明铸造的比嘉靖通宝、隆庆通宝都精美得多,可铸造成本却比崇祯通宝还低几倍。

这岂不是意味着,每铸造一文钱,朝廷就将获得以前几倍的铸币之利?!

想到这里,作为掌握朝廷钱袋子的主贰官员,马士英、易应昌几乎都要流哈喇子了。

朱媺娖将两人的神情看到眼里,却不禁暗笑。

心想:铸造银元、铜钱这点利润就把你们惊到了?若是将来使用纸币,那低到几近于零的成本岂不叫你们发狂?

随即她又想到,或许正是因为纸币成本低到令人发指,以前并不懂得钱币经济的大明才把握不住,使得大明宝钞变成了废纸。

回过神来,马士英当即有些激动地道:“陛下,既然铜钱铸造成本比以前低了好几倍,当令铸造局多铸造一些,让商业部用来与别国或者海商交易,如此定能为我大明赚得不少钱。”

在朱媺娖的带领下,如今昭武朝臣基本上都不会羞耻于赚钱言利了。

朝廷每年上亿两的开支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也让他们无法再像以前那般真清高或者装清高。

所以,易应昌听了这话只是看了马士英一眼,并没有反对,而是补充道:“往大明之外倾销铜钱并没有什么,但国内银元、铜钱的量却需要控制,以免钱**物贵,成了害民之举。”

其实神州古代就注意到通货膨胀和紧缩的现象了,只不过没有近现代研究的那么透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