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女工芸娘,驾临工厂(2 / 5)

一是怕父亲,二也是绝对愧对父亲。

上个月官府办的好几个工厂都在流民中招人,母亲贺芸娘因为针线活做得又快又好进了被服厂,父亲也被水泥厂录用——虽然不知道水泥厂是干啥的,但月钱却足有五两!

绝对是个顶好的活儿了,而且在官办工厂干活儿也体面。

可因为他又通过三重考试,被钟表厂录用为学徒工。然后官府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就说像他们家这种两男一女都被管办厂录用的,只能录取一男一女,说是要尽量让更多人家有活干、有钱赚。

也即是说,他和父亲孙铁只有一个能在官办厂做工。

父母商议后,都说虽不知钟表厂干啥的,可招学徒都要经历三重考试,还招的都是识字的少年人,必然大有前途。

于是孙铁就放弃了水泥厂的活儿,继续在码头扛活儿。

码头上的活儿又脏又累,工钱还没多少,反倒让一家之主孙铁如今成为了家中创收最少的一个。

孙云平知道父亲的难处,今天若不是觉得被冤枉了,是一句嘴都不会犟的。

吃过晚饭,一家人清洗一番,早早睡下。

这草棚很简陋,只隔出了三小间,遮不住大风雨,做饭也需在外面。就这也是在官府帮助下才建起来的,比他们原来窝在难民营破帐篷里不知强哪儿去了。

当然,这里离城门也比较远,有好几里地呢,贺芸娘、孙云平要去城里做工,孙铁要去码头,都不近,必须早起才行。

至于妹妹秀娘则留在家中做些打扫、洗衣之类的家务,还要照看屋后不大的小菜园。

若是以前,逃难到异地,居无定所,孙家是绝不敢留一个小姑娘待在临时家中的,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孩子不会被人贩子抢走。

但如今官府在他们这个难民安置点设立有巡警所,安置点内还有些推举出来的人管着,有了秩序,孩子安全也有保证,才能让难民中的大人安心出去干活。

贺芸娘来到位于外城的被服厂时,离上工还有小半个时辰,就连住在城里的女工到的也不多。

她没跟别的女工闲聊,而是打扫起她干活的车间——这工厂在她看来,也就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织布,给军爷们做衣服、做被子、做靴子等,只不过因活比较多,在厂下设坊,坊下设车间,车间里又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