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为大明,为陛下,大炼钢铁!(2 / 4)

炼钢,一炉即可日产两万斤!

这是何等恐怖的钢铁产量?

也难怪御林军、禁卫军乃至边防军都可以用上钢制板甲、头盔、兵刃、钢炮,甚至还能以钢板包裹战船,建造钢甲战舰!

朱大典、杨廷麟正震惊着呢,却见朱媺娖神色平静地点点头,淡淡道:“这个成绩勉强算合格,不过,你们还是得充分发动工人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产量。钢铁,我们大明永远不嫌多的。”

这只能算合格?

朱大典、杨廷麟听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马东心中的些许得意却是瞬间消散,应道:“微臣谨记。”

作为钢铁厂厂长,本人又是从官营铁厂官吏中选**的,马东自然明白从四川成都引进过来的新式高炉炼铁、平路炼钢之法多么优秀。

尤其是炼钢之法。

据他所知,以前大明炼钢以苏钢为最,却也只能以发展成熟的灌钢法少量炼取。不仅是产量上不如平炉炼钢法,便是在操作便捷、品质等方面也远远不如。

最初获知这两种技术时,他甚至将其当做陛下从仙界带来的“仙术”。

而他作为钢铁厂厂长,虽然上任时间尚短,但未能完全发挥出“仙术”效力也是事实,应该惭愧才对,哪好意思得意呢?

朱媺娖跟一众官吏就钢铁生产的事聊了半个小时,御林军才排查完钢铁厂。

随即朱媺娖便带着一种官吏进去视察。

不论是四川那边的钢铁厂,还是南京钢铁厂,所用高炉与后世的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南京钢铁厂所用新式高炉,乃是郝光明在现代网络上请专业人士针对明末钢铁行业基础设计的最优款高炉,大体参照的是清末汉阳钢铁厂头两座日式高炉。

炉缸直径2.25米,高2.51米,容积248立方米,但受部分技术、材料方面的限制,高炉外观实际要比汉阳钢铁厂那两座高炉更高大一些。

产量却只有其二分之一。

不过,看朱大典、杨廷麟的表现就知道,如此钢铁产量已足以横压当世了。

因为这些高炉至多也就一两丈高,倒并没有让朱、杨等人觉得多么震撼。

朱媺娖从后世网络上早就见识了更加壮观的生产景象,对目前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