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八厂两局,女帝非凡!(2 / 4)

密造所,离开军器局时,朱媺娖便对刘鳞长等工部官员道:“自朕入主南京以来,工部上报所需银钱,要多少朕便批多少,因此朕对工部之事有多重视,诸位是知道的。

可仅你们知道还不行,须得宣扬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朕是极重视科研、工造人才的。

唯有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科研、工造行业,才能加快我大明科研与工业的发展。明白吗?”

“臣等谨记!”

离开军器局,御驾又前往城外。

路上,朱媺娖问刘鳞长,“南京这边匠籍取消后工匠们反应如何?”

“皆欣喜若狂,叩谢皇恩。”

取消匠籍的主要会导致两个问题:

首要是财政,以前朝廷都是征召工匠,只给部分补贴银子,如今取消匠籍后却要按市价征募、雇佣,甚至有的工作还略高于市价,必然会多出一大笔财政支出。

但朱媺娖从来不把财政问题当做难题。

其次就是,匠籍取消了,其他军户、乐户等非民户籍要不要取消?

**籍的人希望尽快取消,而户籍好的人又不希望取消,因为这会有损他们的优越感,让他们感觉社会地位受到威胁。

如果是正常封建王朝的安定环境下,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但在明末,在朱媺娖掌握着绝对军事力量的情况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每个王朝末世都会礼崩乐坏,所谓礼乐,其实就是一个王朝既有的社会制度、阶级区分。

明末肯定也是礼崩乐坏的,各户籍间的区别早已不那么清晰,阻隔也不如以前那么难以逾越了。

所以,在南京,工部奉朱媺娖旨意取消匠籍、令工匠归于民户的新政,推行得可谓波澜不惊,甚至隐有几分水到渠成之感。

···

此前朱媺娖让督办的有八厂两局,分布在南京城内外不同位置。

今日朱媺娖主要是去西北郊区视察兵工厂、枪炮厂、弹药厂、钢铁厂。

为了方便利用水运、水力,这四厂都建立在金川河东岸。

其中钢铁厂建立在最下游,接近长江的地方。以生产刀剑枪箭盔甲等冷兵器、防具为主的兵工厂则在钢铁厂上游三四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