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皇帝都投降了,我们还争什么?躺平吧(1 / 4)

陛下与内阁阁臣联合手谕?

那不就等于正式的圣旨吗?

李永茂与兵部衙门其他闻声而来的官员都不禁疑惑。

待兵部主要官员都来了,这宦官便展开圣旨,念道:“甲申天变,先帝与京城共存亡、殉国难,我南京忠诚念国不可一日无君,方拥立福王继位。

今方得知先帝传诏坤兴公主监国,授予大明皇帝二十四玺,遗命监国复兴大明···”

这份手谕格式的圣旨有洋洋洒洒数百言,其实总结起来就三点。

其一,先帝遗诏坤兴公主监国确有其事。

其二,南京群臣因不知有先帝遗诏,又出于为国势着想,才拥立福王继位为帝。

最后,福王自认德行、能力皆不如坤兴监国,故请退皇位、去帝号,交权于坤兴监国。

听完后,李永茂等官员都呆立当场,一时震惊得无法思考。

尤其是李永茂。

方才他还想着学习于少保,前去带领京营,抵抗坤兴公主的大军呢。

没想到朱由崧以及内阁竟然已经投降了!

其余兵部官员虽然方才已知晓坤兴公主的大军来到了南京城外,却同样没想到朱由崧和马士英内阁会直接投降。

还投降得如此彻底。

这点从手谕上便能明白。

朱由崧与内阁联名下发的手谕,一则证实了坤兴公主监国乃是受先帝遗命,具有正统性。

第二点则是为了南京群臣找好了退路——当初南京群臣是不知道先帝遗诏之事,才拥立福王。所谓不知者不罪,将来朱媺娖监国也不好拿此事来追究他们。

也无法追究。

毕竟弘光朝廷曾受长江以南各大省份承认,总不能把那些曾承认弘光朝廷的官员都以错认伪帝的罪名论处。

真这样做,不用清军来攻打,长江以南各大省份的官员就先被逼反了。

所以,这第二点为的是安这些官员的心。

至于第三点,就是告诉弘光朝廷的官员们,不用想着去反对坤兴公主监国的事了。

朱由崧和内阁都投降了,你们反对又有什么用?

想明白这些,一众兵部官员都不吭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