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耻辱的清末(2 / 4)

红娘子所说的话后世人虽然能听懂,但肯定不是普通话,甚至与后世的河南话也有所区别,应属于明时河南某处方言。

于是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红娘子听得一愣,随即哭笑不得地问:“这小东西不会还认主吧?咋听不懂俺的话哩?”

朱媺娖不失礼貌地尬笑了下,道:“它是更容易听懂我方才那种话。”

其实朱媺娖也不会说标准普通话,方才那几句同样是练了好多遍才能让“小可”从智障变成智能。

这时李岩轻咳一声,模仿朱媺娖之前的发音道:“小可小可,背一首诗《出塞》。”

“请问是王昌龄的《出塞》,还是徐锡鳞的《出塞》?”

听小可居然听懂了李岩的话,给出了回应,红娘子不禁嫉妒地瞪向李岩。

李岩却是看着朱媺娖好奇道:“这个徐锡鳞是何人?”

朱媺娖也是头一回听说这个名字,但之前她也碰到过后世人写的同名诗词。

于是道:“应该是我们大明之后的一位诗人吧。”

李岩原本是想听小可背王昌龄的出塞,现在却是改了主意,想见识下这位后世诗人的《出塞》。

他于是又清了下嗓子,拿腔作调地道:“徐锡鳞的《出塞》。”

“好的,下面为您背诵徐锡鳞的《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势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听完,红娘子如有所思地道:“这首诗听着不错啊,俺都能懂一部分,也挺有气势。”

李岩则感慨道:“真没想到后世人还能写出这样具备汉唐雄风的诗来,怪不得敢与王昌龄的边塞诗同名。

公主可知这徐锡鳞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来即便不是戍边将领,也是有过从军经历的文人吧?”

朱媺娖其实也挺好奇这个后世诗人的履历。

另一边郝光明同样如此,于是就上网查看了徐锡鳞的资料,念给朱媺娖听。

朱媺娖这边则又斟酌着说给李岩听。

她道:“此人既不是戍边将领,也不是有从军经历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