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下归心 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血战九江二(1 / 4)

“把铁丝网都拉起来,拉高一点,注意不要伤着自己了。”马山前线,士兵们来来回回在距离主阵地百步远的地方工作着,他们在设置铁丝网。这是一种制造总局刚鼓捣出的新玩意,铁丝在明代早就已经不是罕见的东西,相反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发展,明代铁制品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兵器也都是铁制的,铁丝要生产出来也不是什么多难的工艺。只是没有人想到,不起眼的铁丝也能应用在战争当中,这还要说到刘毅的功劳,有一次去制造总局的时候,看见工人们在摆弄铁丝,刘毅猛然想起,后世的战争中,铁丝网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阻挡步兵骑兵冲击的绝佳防御工事,而且制造很简单。

后世的铁丝网特别是在一战二战的时候应用是很广泛的,当时有焊接法、切拉法、冲压法、编制法和拧制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生产,放在大明现在的条件下,焊接法、冲压法和切拉法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过高,以大明的生产条件,这几样无法满足。编制法对人力的要求也高,主要是生产效率比较低下,虽然编制法相对于拧制法肯定要牢固得多,但是刘毅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的拧制法,反正只要能短时间大规模装备部队就行了,对于现在的战术来说,铁丝网这种防御设施已经算是降维打击了,拧制法虽然质量差点,但是效果应该不会太差。所谓拧制法,就是在一根光秃秃的主铁丝上,用几十个短铁丝拧制成倒刺的形状,然后将这些倒刺直接圈挂在主铁丝上就成,这种铁丝网只要是有点力气的人,一天就能拧出几十条来,如果借助老虎钳等工具,拧制会更快。只不过因为这种铁丝拧制的倒刺是圈上去的,所以在主铁丝上会左右晃荡,在布置的时候需要士兵专门将倒刺给分开,以一个合适的比例距离安置在主铁丝上,不过这一点瑕不掩瑜,对于生产成本来说,这一点小瑕疵不算什么。

现在,前线将士们正在布置的就是这种铁丝网,用木桩作为支撑点,拉起了一段段铁丝,横七竖八放在阵地前,这是绝佳的障碍,敌军要想通过这段铁丝网,就必须花费时间将铁丝网破坏或者移除,在这段时间内,阵地上的火铳火炮可不会停止,敌军士兵会变成百步内的活靶子,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躺在阵地前。在郭公山到马山的整个战线上,平均分布着七个师的兵力,展现宽度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多里,七个师的兵力是四万两千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一里都有一千名士兵驻守,如果按照后世的防守密度来计算,每一米的防线有两个士兵,这已经是相当高的防守密度了。

“来了,敌军来了!”正当将士们在进行铁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