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南北之分(2 / 3)

孔家这颗钉子是一定要拔出的!”

朱雄英坚定的说道:“等到十二叔的证据送来,立马让朱高煦行动!”

“现在孙儿唯一担心的是南边的态度!”

老爷子听后连连点头,说道:“你这个决策是对的,南边那些人比北边要有骨气,立他们也不错,但是,前提南边那些人要支持你的新政!”

“孙儿已经派人去衢州请孔克庸了,新政的事可以慢慢和他谈,不怕他提要求,南边那些人心中还是装着家国大义,社稷百姓的!”

说到此处,朱雄英又问道:“皇爷爷,当初大明开国,您老人家为何不立南边的为衍圣公?”

“孙儿听说,当初北边的那个孔克坚心向前元,两头观望,最后见元朝大势已去才投了咱大明朝,这样没有风骨的墙头草怎能当得起大明衍圣公,又怎能代表天下的读书人!”

说到这件事,老爷子却是叹息一声,悠悠说道:“当初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用了八个月就打到了元大都,北方虽说是收复了,但人心并不稳定,心向前元的士绅不止孔克坚一家,而是很多!”

“咱也看不上北边的孔家,但为了稳定整个北方,只能册封他们为衍圣公,没办法的事!”

为了天下一统,稳定江山,即便老爷子再不情愿也得捏着鼻子认了,谁让他们能代表天下的读书人。

朱雄英接着问道:“皇爷爷,这孔家的南北之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孙儿还不知道其中的故事,您给讲讲!”

老爷子喝口茶水,缓缓说道:“说起此事,还要从靖康之变开始……”

靖康之变后,面对南下入侵的金人,为了道统的延续,嫡长一脉的衍圣公孔端友决定带着族人,背着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跟随宋室一起辗转南迁到了江南的衢州。

到了南宋,面对元朝大军滚滚南下,整个南方也沦陷了,文天祥牺牲后,陆秀夫独自支撑着小朝廷。

崖山海战,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南孔一脉的大部分人也跟着一起跳海了,只留下一小部分血脉背着孔子的楷木像逃进了深山老林躲藏起来。

元朝立国后,忽必烈看中了孔家的影响力,让这些躲起来的嫡系担任衍圣公。

结果南孔不愿意,没办法,忽必烈只能给了北边,一直到元末。

大明立国后,元朝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克坚想两头下注,结果被老爷子狠狠的羞辱了一顿,但最终还是册封他的儿子为衍圣公,传到如今的孔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