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歌谣(2 / 3)

民如子,一生勤勉,廉洁奉公,历经三朝,辅佐三帝,呕心沥血,,,”

“后来先祖与范文正公一手主持庆历新政,通过变法改革进行强国富民,澄清吏治,让暮色沉沉的宋朝有了一丝起色,由于十事疏强调澄清吏治,对官吏和商人构成威胁,守旧派朝臣习于苟安,反对新政,即便是宋仁宗那样的贤君也顶不住朝堂内外的压力,革新派人士相继被逐出朝廷,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庆历新政还是失败了!”

说到范仲淹,韩琦等人,韩宜可尽是惋惜之情。

“先祖死后极尽殊荣,传到今日,韩家早已没落,我出生元末乱世,从小立志成为先祖韩公那样的大才,为国分忧,为民请命,后来元廷让我去朝廷当官,我断然拒绝,我知道他们是因为先祖之名进行的拉拢罢了,而且元廷**,苛捐杂税把百姓逼得没有活路,哀鸿遍野,易子而食,我也不愿给这样的朝廷卖命!”

“后来,我入大明为官,宦海沉浮二十余年,由于敢言直谏,得罪了不少人,同僚都不愿和我相交,唯恐殃及自身,后来我被贬到了云南担任教谕,便安心讲学,本以为会老此一生,没想到新君继位,启用我当了朝廷的左都御史!”

“哎,与其当个正二品的御史,我还是想到地方,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

韩宜可咳了几声,看得出来,他现在就连说话都变得很艰难,可疲惫的脸色还是挤出了一丝神采。

“上天对我不薄啊,当今陛下竟然让我下地方推行新政,而我也是欢喜不已,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这件重任,一来,为了弥补先祖的遗愿,二来,我想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也不枉此生!”

说着说着,韩宜可神情突然暗淡下来,有些落寞的继续说道:“都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岁那知世事艰,直到今天才明白,这条太平之路荆棘遍地,坎坷无比!”

“我想过大破大立会很难,但没想到会这么难!”

“当初离京之时,陛下亲自设宴送行,我也在陛下面前亲口许诺,若是完不成新政重任,绝不回京,我死不要紧,若是误了陛下的千秋大业,韩某纵是万死,也难能赎罪!”

“为君者,鲜有顾及百姓者,即便是那些圣君,为了自己功绩也常常不顾百姓死活,当今陛下虽然年轻,但却有着超出历朝历代贤君圣主的魄力,他勤勉节约,亲身躬耕,爱惜民生,知晓疾苦,身居高位,却能想着给天下百姓一口饭吃,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

“韩某相信,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