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夏原吉爱我(1 / 3)

“什么乱七八糟的!”

老爷子嘟囔一句,说道:“年前咱悄悄去太学巡视,不少学子嬉笑打闹时,只有这个夏原吉端坐不动,认真做学问,咱就把他叫来聊了几句,他给咱说了许多财政上弊端,是个大才,将来也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夏原吉出身贫苦,父亲早亡,夏原吉作为长子很有责任感,他觉得自己是家中最年长的男人,理应像父亲那样撑起一个家,所以一边读书,一边拼命的干活赚钱,这时的夏原吉才十三岁。ωωw.Bǐqυgétν.net

老爷子接着说道:“这个人理财是一把好手,他能当户部尚书,等你继位后一定要让他掌管户部,这大明的账他能给你算的明明白白的!”

老爷子的眼光果然十分毒辣,后来的夏原吉在洪武朝坐到了户部主事,建文朝坐到了户部侍郎,永乐朝成了户部一把手户部尚书,掌管整个大明朝的财政。

在三年一换官的制度下,夏原吉在户部足足当了二十七年的尚书,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是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而且还是在明朝初年对官员极为苛刻的环境下。

朱棣登基后做了许多事,封赏靖难功臣、迁都北京、修紫禁城、编修永乐大典、六下西洋、五次北征、疏通运河等等,随便一项都是“烧钱”的大事。

皇帝只需要动动嘴巴,而全部的财政压力都在夏原吉这个户部尚书身上,夏原吉就想尽办法帮朱棣筹措军费。

为百姓减税,却增加富人的税收,裁撤无关的人员支出,鼓励边疆将士开垦土地,自给自足。他主张与民休息,发展商业。

总之其目的只有一个:为百姓谋福,为朝廷挣钱!

后来,朱棣在经历两次征讨漠北之后,计划第三次北征。朝中大臣纷纷反对,朱棣求助户部尚书夏原吉,希望夏原吉能帮自己说话。

结果夏原吉却劝朱棣,连年征战,都是无功而返,兵马粮草损失十之八九,再加上现在灾荒频发,内外交困,希望能以天下百姓为念,暂时罢兵,况且陛下身体不好……

朱棣听完之后,顿发天子之怒,下令将夏原吉抄家下狱,待到抄家那天,全城百姓都来看热闹,本以为大明朝的户部尚书,主管全国钱粮,必定家财万贯。

没想到,真到了抄家时,人们才发现,大明朝的执掌户部多年的尚书家里只一些瓶瓶罐罐和破衣烂衫。

朱棣没有听从夏原吉的劝阻,发动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第五次北征返程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