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英灵庙(2 / 3)

恨。

说罢,又言道:“算了,你想打就去打吧,有开疆拓土之心总是好的,不过这事还要等一等,你也知道,攻打倭国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朝中没有几个善于水战的人了,更何况还是跨海作战,而且还要打造战船,训练海军,储备粮草,兵器,这都不是一张嘴就能解决的事,更重要还是没钱!”

这番话老爷子说的句句在理,大明开国至今还没有打过海战,也没有作战经验,更没有钱来打这一仗。

老爷子一直反对朱雄英整天想着打仗,他想让大孙子以后当一位守城之君,关起门来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而不是拿着家底到处去折腾。

谁知朱雄英却说道:“皇爷爷,您说的这些问题孙儿都考虑过,海战我们是没打过,是没经验,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去打,才要去尝试,去汲取经验,万一多年以后这些海上小国合起伙来跨海攻打大明,咱们大明毫无作战经验又该如何应对?”

“咱们没有水师将领那就去培养,没有海军但咱们大明有巢湖水师啊,以水改海,事半功倍!”

老爷子听后感慨不已,感慨大孙子有想法,有志气,而且考虑的很长远,提到巢湖水师,又忍不住想到了廖永安和廖永忠这两位一手缔造大明水师的功臣。

前元至正年间,红巾军起义,江淮之地烽火狼烟,正位于江淮之间的巢湖渔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在湖面上形成了强大的武装力量。

这股武装力量,不仅和义军对抗,甚至也不允许元军染指,后来,经过磨合和分化,巢湖水师一共分为三个派系,他们的首领分别是廖永安、俞廷玉和赵普胜。

后来,元军出兵攻打巢湖,三个首领面临生死抉择,最终赵普胜选择投奔徐寿辉,后来跟了陈友谅,而廖永安和俞廷玉则选择了当时势力较小的朱元璋。

俞家父子和廖家兄弟的投奔大大填补了朱元璋没有水师作战的空白,采石之战时,常遇春勇猛无敌,乘小船冒箭雨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

廖永安则是操舟若飞,亲自驾船不要命的去撞击元军的楼船,水上之勇丝毫亚于陆战之中大放异彩的常遇春。

此战也让廖永忠成为老爷子麾下的第一水军统帅。

可惜,后来太湖之战时,廖永安因为不熟悉太湖水域,误入搁浅之地,被张士诚活捉,囚禁八年而死。

廖永安死后,廖永忠接手大明水师,后来因为溺沉小明王被处死,或许出于对廖永安的愧疚,老爷子没有为难廖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