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士绅阶级(2 / 4)

开国之初,本县颇为穷苦,多数百姓外出逃难,幸皇恩浩荡,自建中都以来……”

“直接说事!”

朱雄英不耐烦的说道:“别说这些没用的屁话!”

无论是朝廷京官还是地方官,总喜欢在说话之前吹捧一下当今圣上,就是不知道他砍你们头的时候,你们是不是还觉得他人不错。

张度再度说道:“相比其他府县,凤阳县的百姓过的还算不错,遇到饥荒之年,臣要说饿不死一个人,那一定是哄骗殿下,但比伪元至正年间要强上百倍……”

“百姓可有地种?”朱雄英又问道。

“百姓皆有地种,只是……”张度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只是种的都是下等劣田!”

果然,朱雄英听到此话整个人的神情迅速冷了下来,夹在筷子上的肉也放了回去,把筷子放在碗上,冷声道:“怎么回事,详细说说!”

张度沉声道:“殿下,自凤阳立为中都后,许多上等田都被圣上赏赐给了凤阳籍的开国功臣及后人,还有致仕的官员,凤阳在伪元时期久经战乱,田亩荒废多年,自大明开国后逐渐恢复元气,农田复耕大半,但动辄上千亩的赏赐,好的农田早已所剩无几!”

这话倒是没多大问题,朱元璋当年起兵淮西,麾下的将领和士兵多数都是家乡人,凤阳籍的更是占了大半,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冯胜,汤和,张龙,胡大海,曹良臣,耿再成,郑遇春等等,数不胜数。

虽然有些人后来病逝或战死,甚至都没熬到大明开国,但朱元璋却一点没亏待,将他们的功劳全部赏赐给他们的后人,一来二去的赏赐,这凤阳自然没地了。

“中等田呢?”

朱雄英问道:“难道也被这些功臣霸占了?”

张度摇摇头,继续说道:“回殿下,中等农田大部分都在乡绅豪强手上!”

每等朱雄英继续问,张度再度说道:“不瞒殿下,其实凤阳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上等田和中等田都在功臣和乡绅手中,百姓无田可种,只能填河伐山,自己开垦农田,但新开的农田收成并不好,遇到大灾之年,就连这下等田都要**卖出去,来换取一些粮食才能勉强熬过灾年,一来二去,百姓手中就连下等田都很少!”

“哎……”

张度感慨道:“殿下,臣说句心里话,朝廷虽然永久免除了凤阳百姓的赋税和劳役,看似百姓种田再也不用交税,但百姓手中压根就没有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