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鬼子援兵到(1 / 3)

>

可是,最终上级长官命新国军队“被迫”撤出战斗。

不撤不行,再不撤就真的打光了,再蛮,再拼,但是也架不住人家的坦克与重武。

血肉之躯在别人的重武下,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就像蚂蚁干大象一样。

这就是事实。

这就是血的事实。

海城之战发生到这里,鬼子与新国军双方的兵力在海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自都在增援,而且鬼子的支援部队也陆续的赶到了,这对于新国军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本来打算的是在待鬼子援兵到来之前,将鬼子的司令部与私自纱厂两个重要阵地拿下,然后再聚中力量应对鬼子来的援兵。

可是呢,人家的司令部没有拿下就算了,就连鬼子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私自纱厂也没有拿下。

当然有武器的落后,也有人为叫停的原因。

另外海城之战发生到这里,也让鬼子的整个侵略布局有了一些变化,原本支援“新北战场”的部队,也都赶往了海城,原本在新北战场驻扎的部分鬼子部队也因为海城之战被调往海城。

也就是说海城之战推动着整个新国战局的变化。

为了应对这军事的重大变化,七月十五日,石中元召开了新国军事委员会。

正式将全国分成了五个战区。

什么叫正式,就是以前是非正式,而如今更加的明确的“正式”划分。

海城属第三战区以朱和悦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卓立轩为副司令长官。

第三战区以巩固建业及保有经济策源地址目的,迅速围攻海城附近之敌,并打破敌军在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

在这次聚集了荀时、钟翰池、许光赫、朱和悦等高级将领的会议上,原本只是想扫荡驻海城军队一绝后患的新国军队。

此时摆出了一副要和鬼子在上海决战到底的架势,面对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军事强国的樱花国,石中元等人,此举颇有拿他们的官场生命作赌注的意味。

打好了,自己的位置依然稳固。

打不好,那么其他“站队”就会趁机将他们赶下台。

可是在这个情况,他们别无选择,“怎么能再看重自己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