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永安京的现状(1 / 4)

>

永安京。

离上次剧变过去了两个半月,除了原来法场的地方依然被朝廷封锁以外,其他的都已经重新恢复了正常。

京城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法场中当日发生的事也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传出了多个版本。

朝廷自然也给出了官方的说法,但是大家都懂的,官方的说法只是一个说法而已。

影响最大的则是在京官员的官僚体系。

吏部尚书兼任了中书省丞相,正任和兼任,一字之差,却千差万别。

六部尚书都是同级,刘言轻的资历也不足以坐镇中书省,于是他这个兼任丞相,没办法像裴元度一般调节阴阳,这段时间政事处理得也是磕磕绊绊。

而离天朝堂,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改变,正是李央想要看到的。

这两个半月时间,他已经多次出面调解过六部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今大祭酒不能任事,丞相之位空悬,能在六个尚书之间做调停工作的也只他这个皇帝了。

李央在数次调停当中的表现也恰到好处,既有效安抚了六位尚书的情绪,又点到即止,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具体政务的看法。

如此几次以后,刘言轻这个兼职丞相,逐渐也将御前调停当成了处理政见矛盾时的惯用手段。

李央对他这样的表现十分满意。

当初他千方百计影响裴元度,让他将刘言轻提到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为的就是这一日。

刘言轻才华出众,性格却软弱,本来做这吏部尚书就有破格提拔之嫌,到如今,他想要行使中书省的权力,便会慢慢依靠李央。

于是,两个半月下来,李央在朝廷中的声音显然要比之前要响很多,并且没有引起百官的反弹。

这和他在裴元度事后果断的处理上也有关系,更与他只调停不提自己意见的行事作风也密切相关。

李央并不着急,他深刻地知道离天皇朝两千年来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他需要的时间,还有……绝对的,能稳稳压制住那几个亚圣的实力!

因此这段时间,他都在密切关注着荀元思几人的动向。

他们几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