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0章 联姻河北世家(2 / 3)

,就是担任一州州牧也没有任何压力。

秦昊虽也有心重用文种,但他毕竟才投降不久,太快提拔并不是好事,所以还是按部就班的来吧。

至于七个秦系的太守人选,则分别是:

魏郡太守诸葛瑾;

渤海太守顾雍;

常山太守纪晓岚;

中山太守伊籍;

河间太守林则徐;

北海太守张纮;

梁山太守虞翻。

其实除了他们之外,庞籍、寇准、陈登等人,以及担任郡丞的一众人才们,也同样有资格担任太守。

>

可是现在空缺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再加上那个幽州还有十郡之地没有到手,所以只能留待以后在另行册封了。

秦昊一连任命了十三名太守,又任命甄逸、辛评、崔林等十三人为郡丞,将冀青两州的官员框架基本树立了起来。

至于其余各县的县令人选,自然那就不需要秦昊亲自操劳了。

对于现在的秦昊来说,县令的级别实在太低,根本不值得他耗费精力亲自过问,交给手下们定夺就行了,毕竟君主不但要集权也要懂得放权才行。

十三位太守和十三位郡丞上任之后,秦军开始了对冀州和青北的统治。

一条条的崭新的政令和法律,被各大太守下达到地方,又在数十万大军的保护下,有条不紊的推行到各县各镇。

就在所有人都在猜测,冀州和青州刺史的人选时,秦昊却张口不提刺史的人选,一副就此打住的姿态。

秦军的刺史可不是六百石,只有监察太守之权的刺史,而是三千石俸禄,拥有任免郡丞级别官员,甚至可以罢免太守的实权刺史。

秦军刺史掌一州政权,可谓是一方封疆大吏,自然不可能交给降臣来担任。

另外,河北还未完全统一,幽州战事一触即发,而在此之前,冀州和青北的一切,都必将服务于战事,所以暂时还没有册立刺史的必要。

靠着拉拢、分化,以及任用本土官员等种种手段,秦昊基本将冀州和青北掌控在了手中,但仅凭于此的话,可不能将河北世家,以及一众韩赵降臣,彻底的绑上秦军的战车。

双方维系关系的方式太简单粗暴,必须要更加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