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5章:局中局,计中计(2 / 6)

,可惜不但失败了,而且还败得很彻底,让李唐输掉了一切,再无任何崛起的机会。

本来世人看待李世民都是带有滤镜的,直至李唐被迫投降之后,他主动辞去王位,并且称臣,这才被彻底拉了下神探。

与此同时,一直隐忍低调的刘秀,和苟到最后才爆发的刘裕,也开始了他们的弯道超车,在声望和势力上都超越了李世民。

现在的李世民,声望已不足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可就算失去了所有光环的加持,他在世人眼中依旧是当世最强统帅之一。

公孙轩辕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他才会反对王翦。

这要是打长孙无忌,或是李牧的话,你王翦想三万打六万,那确实可以试上一试。

但对手是李世民的话,他王翦竟然还敢三万打六万,那是不是有些太嚣张,太不把李世民放在眼里了?连陛下都没你这么狂啊。

西部三军主将之一公孙衍,也和李世民打过不少交道,他镇守野王城时就让李世民吃瘪,所以并不觉得李世民有多了不起。

公孙衍其实是支持王翦出战的,可奈何轩辕既是公孙家的家主,跟他又是堂兄弟的关系,再加上之前他不小心坑国轩辕一把,所以哪怕他心中是支持王翦的,也不得不和轩辕站在一起。

秦军西路的三个主将之中,竟然有两个都反对决战,这也让王翦大为头疼,毕竟若是不能说服两人的话,他总不可能带着一路军去单挑李世民呀。

这一刻王翦有些羡慕吴起了。

吴起是雍州刺史,李靖不在,他就最大,所以可以命令东路三军。

反观他只是副都督,虽能指挥公孙衍,却指挥不动公孙轩辕,因为轩辕官位和他平级,爵位更是比他不知道高多少。

但凡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固执,只要认定自己是对的,就会坚定不疑的走下去。

李世民如此,王翦如此,公孙轩辕也是如此。

公孙轩辕认为王翦太狂妄了,而王翦也不是那种能说会道的人,根本说服不了轩辕。

关键时刻,还是闻仲和姬旦站了出来,从军事、士气、**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秦军胜率有七成的结论,这才说服了轩辕和公孙衍,让他们配合王翦进行行动。

秦军西路三军统一了步调,决定接下战书和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