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一击即中(1 / 4)

五日之后,崔承允便收到了皇帝的谕旨,和八万两的银票。

些钱,虽说相对于造三进瓮城的总预算来说,实在不算多。但是皇帝也的确是尽力了。

除了庄皇后那里要回来的一万多两,皇帝自己这里的私库,又贴了个底朝天,帝后二人筹了五万两的现银。

另外皇帝又从兵部开支里头挪出了两万两,户部那里挪了一万两,这才将将凑上了八万两。

皇帝其实原本想凑上个十万两,让崔承允把肃北防线上的,中线、南线也捎带建设建设好。

可实在是......底子太薄了,今年虽然好不容易各地没有大的灾害,可前几年欠下的债实在是太多。

该修的河堤,道路,官署,该置办的军械,下发的军饷,还有年底的官员俸禄,各地几乎全空了的粮仓,等等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钱。

再盘算下去,皇帝都快舍不得拨给崔承允八万两了,所以这钱,他还是在凑齐了的第一时间,让人给送去了肃州。

拿到银票的崔承允,倒是觉得挺意外的。

他心里头预期,皇帝能给个两三万两就顶了天了,没想到居然有八万两,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啊!

那就......敞开了花吧!

得了钱的崔承允,第一时间请来了夏兆丰父子,另外又请了工部滞留在肃州的龚良才等人,众人算得了所需的木料砖块,还有砂石等物,按照轻重缓急,理清了清单。

随后,崔承允便派了武义去泰平城找得姜洋,说要采买物料。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姜洋,崔承允想的是,既然皇帝花了钱,那就得让他花的明明白白,钱通过姜洋那里出去,皇帝便可知道每一分钱的去向,免得他到时候疑心生暗鬼。

可以说,崔承允对皇帝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皇帝自己。

而且姜洋如今南来北往认识的生意人可不少,叫他采买,最是方便快捷。

姜洋拿到清单,略显疑惑。砖瓦沙石,他是可以理解,可......肃北军造个城墙,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铜丝?

这东西难道准备镶嵌在城墙里,等打雷的时候电死北蛮的人吗?可北蛮人被电死了,那他们站在城墙上的士兵该怎么办?

现在肃北军都是金刚不坏之身了是吗?

更奇怪的是,为啥清单上居然还要钨錥的原矿?

钨錥这玩意儿,据姜洋所知,是一种用的人很少的小釜,也有人家作为温器使用。这东西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