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独一无二的管理办法(1 / 3)

夏郑二人,移步去了郑智明的外书房,商讨了整整一上午。

最后定下来,凡是小于七岁,大于五十岁的,无论男女,只要是家中受了灾的,每日都可以去慈济堂用餐一次,但是不可外带。

慈济堂在查明身份之后,会每人发一张单子,用一次餐,就盖一次戳,用餐单每月初一更换一次。

再有就是,一个月后,县城开始准备修建城墙,每户征徭役最多两人,服徭役者,每日包餐一顿,外加十五文工钱。

另外,县衙特设一处招录处,凡哪家哪户要用工的,都可以去招录处登记,要找差事的,也可以去招录处问询是不是有合适的活计可以干,招录处基本就起一个中介的作用,价格,工时,雇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

最后还有郑二夫人的一个要求,就是县学从今往后,得分了男女班授课,年龄不限,每月学费还是一百文,自备笔墨,先生无须节礼,欢迎大家报名。

其实郑大人觉得,最后一条纯属没事儿找事儿,可看在郑二夫人的恳求(威胁)之下,便也只能加上。

谁让自家夫人,是喜欢恪守礼节之人呢?他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如今大哥让人送钱来......都是直接送到自家夫人手上的。

虽然这么一分,女班就剩下了三个女孩儿,而男班却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孩子,但是......这又有什么要紧呢?

反正这县学,现在也是郑二夫人管的多,哪怕一人分一个班,只要别问他要钱,他都能同意,麻烦的又不是他。

以上这些章程,自然不是完美的,但是夏兆丰和郑智明觉得,他们也是尽力了,反正到时候发现问题,就再调整章程呗,现在就属于是试运行阶段。

至于修城墙的钱啥的,郑智明也不准备跟老百姓征税,而是准备去府衙再试试,也许还能榨一点儿汁出来呢?

反正试试又不要钱。

其实大荣朝的治理,律法当然是最基本的底线,但是因为上传下达的时效很差,所以一般各州各县,都有自己的一套治理办法。ωωw.

郑智明的这套章程,在大荣朝可以算是独一无二的了。毕竟没像他这般只想着干活,不想着赚钱的官员。

哪怕偶尔有一两个,不想捞钱的只想奉贤的,那也没有倒贴的啊。说郑大人独一无二,那还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

夏兆丰回家就跟姚蓉探讨了一个问题,当初皇帝派了郑智明到八方县来,是不是也觉得这人多少有点儿中二,能倒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