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名人聚会(1 / 3)

苏洵满是期待带着两个儿子参加如此重要的宴会,可偏不凑巧,到了相约之期,他头疼欲裂。

郎中开了药,细细叮嘱要卧床休息。

躺在床上的苏洵哀叹:“我苏老泉一生命运不济,于仕途总是差点运气。子瞻、子由,你们代表为父前去。切记凡事多谨慎些,万万要给那些前辈留下好印象。”

苏轼道:“父亲放心,子瞻定会十分恭谨。”

苏辙也宽慰道:“爹放心,我和哥哥会互相提醒,处处小心。”

苏洵点头:“有你们在一起互相扶持,为父也就放心了。”

莫愁拿来早就准备好的纱帽:“两位哥哥快去吧!千万不要耽误了时辰。爹爹自有奴家照顾。”

有莫愁在,苏轼和苏辙自然是最放心的。

两人戴上纱帽,款款而去。

欧阳修举办的雅集人不多,都是政坛和文坛的前辈。

他欣赏苏洵父子三人的才华,有提携之意。

听说苏洵抱病不能前来,欧阳修深感遗憾,好在两位小郎君如期赴约。

花厅里,早就摆好的酒宴,就等诸位贵客一一落座。

席上除了韩琦和梅尧臣,还有百官之首的富弼和文彦博,可谓都是大宋目前举足轻重的人物。

年轻的苏轼和苏辙在这帮重臣面前显得既稚嫩又拘谨。

欧阳修笑着为众人介绍道:“列位,这就是苏老泉的两位凤雏,二郎苏轼,三郎苏辙。”

一众老臣其实早就看多苏轼苏辙兄弟的文章,只是一直未见其人。

顿时众人打量起两兄弟来。

只见哥哥五官清秀,甚是儒雅,弟弟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有神,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豪气。

苏轼和苏辙一一拜见之后,才小心翼翼落在末座。M.

富弼微笑点头:“今观两位小郎君意气风发,才觉得自己老啦!”

欧阳修道:“后生可畏,天佑我大宋,能人辈出。我当日阅览二郎的策论之时,就有眼前一亮之感。”

韩琦有心考验苏轼兄弟,问道:“至周以来,文豪辈出,不知两位小郎君可有最倾慕的前人诗词文章?”

这个问题对苏轼并不难,他开口道:“竹林七贤空谈玄学;李太白虽才高,但诗词太过虚妄;杜甫怜悯百姓疾苦,却未提出可行之法,唯有韩愈文章切中利弊,但依然太过克制。唐以后奢靡文风更是兴盛,空谈误国,根本不体察百姓疾苦。因此,学生认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