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蜀山蒸气轨车站(1 / 5)

>

南诏新年历十年,十二月初九。

大军扫荡真腊全境,经历三场大战,共剿灭敌军七万六千余,俘虏真腊将兵八万三千余。

真腊二王流逃海外,意图逃亡师子洲。

但被南诏海军战舰撞沉海船,尽数被俘。

至南诏新年历十一年元月初九。

真腊覆灭。

而后岳不群拟将真腊分为七郡。

真腊国土远大于女王国和骠国总和,所以被分作七郡也属正常。

七郡一定,就是议定各郡官员的时候。

此事倒是没在南诏掀起什么波澜,毕竟此等大事自然早有议定。

但另还有一事,那便是论功行赏之事。

率军出征的石公虎重回朝堂,不再需要前往边境镇守,并重任长老一职。

除此外,还有许多将士领受奖赏,或升官,或授下金银田地房屋。

南疆的战事基本停歇后,便是一阵修养。

而大唐那头的战事却也休止。

当年客居于成都府的唐国太上皇李隆基早已北归长安,已终老长安,其子与他同年而亡,现如今坐于长安城的龙椅上的已是唐国的第九位皇帝。

但他这皇位坐的也不安稳。

因吐蕃大军来袭,直捣长安,那场面当真是让人以为昔年的大乱又要重演。

唐皇再次奔逃出长安,抵达陕州,避过兵灾,然后起用名将郭子仪,前去讨贼。

除了这外患,大唐还面临着内忧,各地起义作乱。

此因有多个,甚至可以追溯到他爷爷辈。

但终究是百姓无食而饥,遂反。

岳不群见此状,便向唐伸出援手,愿给唐一百二十万石粮食,但得拿巴蜀一地来换。

要知道大唐最鼎盛之时,全国一年的收成为一百九十多万石。

所以这一百二十万石,足可以解大唐燃眉之急。

但这也算是趁火打劫一事。

大唐同意了吗?自然是同意了。

因如今的巴蜀除了名义上不属于大唐,实际上已经基本是南诏的,既然南诏有心给脸,大唐也就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