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有趣有趣(1 / 4)

最近因为羽林军王营将的事情,文官们和武将们之间的氛围有些剑拔弩张。为了安抚武将们,王镡特意在两仪殿内宴请了武将勋贵们。

郎泽卿在两仪殿的宴席上喝了些酒回来,本来脸色就红黑红黑的,人称“郎关公”,喝了酒更红。他一回来便叫人泡了一壶茶,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不料他的族弟郎仕平来了,在边上出谋划策。郎泽卿忽然之间很心烦,好不容易才忍下来没有骂出口!他**,你一个谋士,出的全是馊主意,见识还没老子深,做什么谋士?!

这谋士根本没用!唯一的用处不是策划谋略,最多就是查漏补缺,干些交代他的事。毕竟是同族,至少还比较能信任。

郎泽卿心中隐隐有个长远的深虑,但却不知从何处着手,也没能理清其中具体的关系。只是一种直觉,若坐视这样下去,以后他们这些军功勋贵以及后代,可能地位、说话分量都会越来越轻!

要是没有大仗打,小打小闹根本不需要大将,一群武夫谋略见识又不如文官,说话能管用?恐怕真的只能坐享富贵,就这样声色犬马混日子了。

但是从何布局?

郎泽卿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谋士,真正有见识的、深谋远虑成竹在胸的人,而不是这些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叽叽喳喳惹自己烦的滥竽充数之辈。ωωw.

郎泽卿问长安城周围有什么名士,郎仕平便说皇甫坚、褚堃、张耕黍等人,都是名士。

可这些当了大官的,郎泽卿毫无兴致。因为就算他们有见识,也不会和一个武将说掏心窝的话,站位不同、牵扯太多。

郎仕平又引荐了几个名士,郎泽卿都只见了一面,便不再想见第二面。这些人或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或深谙琴棋书画。郎泽卿当年在并州时便喜结交名士,见得多了,谈几句就知道别人擅长什么。

郎仕平见主公都不满意,也很犯难,沉吟道:“主公所求之人,不读书者不行,经史通者,则明理;光是学识渊博,恐怕也不成,得熟知官场战场,方明实;还得见多识广,游览天下,方明道。有此资历者,若天资聪慧,必有所见。”

郎泽卿听罢点点头,觉得这么些年来郎仕平说了不少,这番话却最让他赞同。

不过还有一点要求,天下道理万千,那道理得正好是郎泽卿需要的才行,要与他的主张吻合。比如现在有人在郎泽卿面前说文官治国天下太平的好处,就算说出花儿来,郎泽卿能满意吗?

“咦?”郎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