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永乐二年,朱棣的愤怒(1 / 4)

大明。

永乐二年(1404)。

朱棣批阅着学子的考卷,惊为天人。

永乐朝第一次科举,**意义极为深远。

第一名为曾棨,字子棨,号西墅。

江西永丰人,是解缙的故交。

曾棨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撰,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

当然,他也很爱喝酒,被人称为“酒状元”。

朱棣批语道:

“贯通经史,识达天人。”

“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

“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

好歹是永乐朝第一位状元,朱棣当然很用心。

可纵使如此,依旧有风言风语传出。

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这二位都不简单。

既是堂兄弟,又是曾棨的弟子,也是解缙的同乡吉水人。

解缙主考会试,还担任了廷试的读卷官。

有人怀疑解缙泄题!

毕竟这一次科举,每三名新晋的进士,都有一位是江西人。

不得不让人怀疑里面的猫腻!

所幸朱棣亲自考校,认可了曾棨的才华,这件事才压了下去。

周述、周孟简也都是才学卓越之辈,一时名动天下。

饶是如此,朱棣还是趁机敲打了解缙几句:

“若是陈济参与会试,你会给他安排几等?”

解缙慷慨道:“二甲榜首。”

“好。”

“王守敬呢?他也是江西的才子。”

朱棣目光锐利,不怒自威。wap.bΙQμGètν.còM

“一甲赐进士及第。”

解缙脱口而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朱棣点到即止,埋头处理政务。

后来解缙遇到朱高炽,得到提点,这才恍然。

进士学子多江西,已经引起了朱棣的注意。

这意味着,很多人早就心生不满。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解大学士一定要谨言慎行。”朱高炽诚挚地提醒。

朱棣什么脾气,他这个做儿子的最清楚。

科举真要出了问题,解缙都会成为替罪羔羊。

王守敬只参与了乡试,与会试、殿试失之交臂,反倒是轻松自在。

元末丧乱,读书人稀缺,百业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