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明军的武器装备(1 / 3)

朱棣左等右等,没想到等到这样一则消息。

“四万人,一千艘船。”

“都可以灭南洋小国了!”

这是何等庞大的舰队?

无论是通好他国、怀柔远人,还是耀兵异域,都是不错的想法。

可是这进度太快了,超出了朱棣的预期。

再怎么也要等大明南方稳定,才能大规模地出海。

王守敬、郑和的方案,让朱棣措手不及。

这得花费多少资金?

市舶司的船只根本不够,需要停掉部分贸易。

而今大明与高丽、东瀛的市场,趋于饱和。

继续贸易,会使得商品价格大降。

从这些方向调遣船只,倒是勉强足够。

商贾也很容易集结,这一点根本不成问题。

奏折中着重强调了水师的缺乏。

只有朱棣能够调遣沿海的卫所。

倭寇、海盗基本清除,这些卫所的防御局势没有这么紧张。

唯一让朱棣忧虑的是,宁波府真的能够支撑起这一次航行吗?ωωw.Bǐqυgétν.℃ǒM

宣扬国威,追查建文帝,都非同小可。

朱棣拿不定主意,又不好找内阁商量,于是找到了皇后徐氏。

“陛**恤臣子,怀着仁人之心,是大明之福啊。”

“王守敬既然说能够办到,自然不会有问题。”

“真要出了差错,再治他的罪不迟。”

“王守敬年轻气盛,也该吃吃苦,磨砺磨砺。”

徐氏的话,让朱棣豁然开朗,他真的操心太多了。

身为皇帝,完全可以只注重结果。

“好。”

“朕就相信王守敬一回。”

朱棣自信澎湃。

既然要搞事情,那就搞得轰轰烈烈一点!

军队要给足,礼部官员要派遣,与诸国进行正式的访问、交流。

“郑和可为正使,王守敬为副使。”

“军队从浙江、福建、广东抽调,共五卫兵力。”

“廖镛为舟师都督,陈忠为都督同知。”

王守敬收到圣旨的时候,也没想到朱棣竟有这样的魄力。

不愧是永乐大帝!

各地的兵力,都会向宁波府集结。

市舶司也将停止对高丽、东瀛的贸易,只留下十几艘船,意思意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