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王守敬继续画大饼(1 / 4)

元朝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百姓过的日子,和牛羊差不多。

儒家思维下的中原王朝,已经没有了汉唐时期的辉煌。

无论宋、明,都有着致命的缺陷。ъìQυGΕtV.℃ǒΜ

满朝文武,都缺乏一种“铁血”“狼性”。

永乐一朝过后,大明也将走向衰弱,领土不断地缩减。

明朝能够称为开拓者的,只有朱元璋和朱棣。

王守敬任重而道远。

他没有接见暹罗的使者。

毕竟王守敬只是宁波知府,贸然接见,容易变成勾结番邦。

胡惟庸的罪名中,就有这一项。

他派遣魏宗,安抚暹罗使团,而后通告京师。

朱棣刚忽悠完安南,忽然又杀出来暹罗。

他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魅力,刚登基就万邦来朝?

市舶司的贸易,才是真正吸引番邦的地方。

“哼。”

“这些所谓的使团,把朕当成什么了?”

朱棣冷哼一声,充满威严。

“爹。”

“您这是怎么了?”

“这么大火气。”

朱高炽嬉皮笑脸地凑上来。

“还不是暹罗的使团作祟。”

“他们不满意市舶司给的价格,非要上贡。”

朱棣心生不满。

江南水患减产,北方流民还没有安居。

也就市舶司,能够给朱棣些许慰藉。

“番邦来朝,这不是好事吗?”朱高炽疑惑道。

以前朱棣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得位不正,需要为自己“正名”。

这些番邦的到来,可以壮大朱棣的声势。

可王守敬的奏书,打断了朱棣的念想。

“国主雄,则国威立。”

大明无论何时,都不需要撮尔小国的认可!

朝廷要威服诸国。

总不能混得比元朝还差吧?

朱棣的好胜心被激起,自然看不起暹罗所作所为。

通过拙劣的朝贡手段,赚取财富。

这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朱棣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安排礼部官员至宁波府开设一个衙门,专门官吏番邦之事。

他对王守敬的信赖,提升到了新的档次。

但有些事,王守敬的确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