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色目人和乌香(2 / 4)

“他们听说了安南使团的事,非要随我们的船队觐见。”

“现在他们已经抵达舟山,没敢安排他们上岸。”

随着廖铭扩大了贸易的范围,南洋诸国皆参与到这一场盛宴中。

“呵。”

王守敬冷笑一声,对这些使团没什么好脸色。

说到底。

这些国家还是贪图小便宜。

他们不想遵循市场规律,而选择走捷径。

商贾之间的贸易,以利益为重。

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面子,不是最重要的。

市舶司遵循了市场的规律,和这些国家做生意。

但这些国家嫌弃利益少了!ωωw.Bǐqυgétν.℃ǒM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说到底还是天朝上国的思维。

朱元璋禁止了民间的出海贸易,形成了官方进贡的垄断。

天朝地大物博,怎么能赚一些藩属国的钱财呢?

所以每次藩属国朝贡,明朝都会给予丰厚的报酬。

有时候会超过进贡的价值。

藩属国占了便宜,赚得盆满钵满。

大明朝廷,也有了脸面。

可脸面,能当饭吃吗?

王守敬坚决反对这种现象!

所以他严令市舶司接纳外邦使团访问,安南只是例外。

没想到暹罗也来凑热闹,王守敬自然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

市舶司能够赚取大量的利益。

若是让礼部官员插手,给商品进行定价,肯定会有溢出。

这里的溢价,代表的是他们的面子,天朝上国的面子。

历史上大明规定藩属国两三年进贡一次,永乐年间,东瀛甚至是十年一次。

这种是不对等的利益交换。

就跟花重金招募留学生是一样的道理。

市场规律一旦被打破,就很难进行恢复了。

本来就是一场交易,只要喊出“进贡”的口号,大明就让利给藩属国。

这算哪门子道理?

“暹罗有没有正式的国书?”王守敬追问道。

“他们有备而来。”魏宗汇报道。

王守敬检查了文书,看到了上面的贡品名单。

竟有莺粟,这时候称为“乌香”。

莺粟在明朝,是一种名贵稀有的佳花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