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航行路线,王守敬的《地理》(2 / 3)

航海经验,但都是沿着陆地航线。

中原王朝只能下西洋、南洋,而没有发现“新大陆”,和地理、气候有很大的关系。wap.bΙQμGètν.còM

明朝的帆船,也不适合远航。

像是福船,没有风的时候,一动不动。

西班牙的盖伦船,是经过历史考验的。

可惜王守敬没有图纸,也不会建造。

“或许可以试一试。”廖镛沉声道。

这是未知的航线,充满了挑战。

大明缺乏的,正是这种海上冒险精神。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王守敬都会践行到底。

璀璨的时代,是需要无数的英雄共同点缀。

王守敬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实现大志。

“顺着东瀛暖流,转向北太平洋暖流,抵达墨西哥,大概耗时六个月。”

“从墨西哥出发,顺着加利福尼亚寒流,转向赤道暖流,抵达吕宋。”

“从吕宋返回大明,最多耗费四个月。”

王守敬制定了大致的路线,这是一个循环。

如果沿着白令海峡往北,不仅会逆风,还会遭遇千岛寒流。

逆风,又逆水。

对于帆船而言,简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杨士奇已经彻底震撼了。

因为光是一去一返,就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

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如此旅途,真的有人能够走完吗?”杨士奇疑惑道。

王守敬笑而不语,没有将心中的答案说出去。

一百多年后,西班牙殖民全世界,建立了这一条太平洋贸易航线,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

那时候西班牙帆船的载重,已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了。

大明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必须让统治阶级明白,海洋里真的存在金山银山。

红薯、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就是王守敬献上的大礼。

“先改进大明的帆船,悬赏五千两,让船匠打造出适合远航的帆船。”

“其次,派出勘探船只,将东瀛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的位置,勘探出来。”

王守敬确定了此次会议的方针。

他提供了大致的方向,为大明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好,勘探的工作我会安排人手负责。”廖镛不畏艰辛,接下了任务。

“给上船的兄弟,每人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