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捕鲸,宁波府粗浅的科技发展(1 / 3)

哗哗!哗哗!

浪潮拍岸,天地震颤。

朱高炽望着巍峨如泰岳一般的海船,心潮澎湃。

这些天他一直沉浸在宁波府的繁荣、富强当中。

很难想象,宋、元的对外贸易,要远远超过大明。

当时又是怎样一种场景?

跨海巨舟,连接天地。

何等地璀璨的时代啊!

大明禁海,或许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朱高炽不敢明言,毕竟这是祖宗之法,但在他心里,已经有了偏向。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朝廷必须利用好开海的优势,弥补甚至覆盖开海的缺点。

自古以来,“**”之策都是统治者的选择,能够更好地管理百姓。

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

“如果宁波府没有担当,这一次江南大水,不知道会导致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大量的物资通过海运,便捷地运输至松江府。”

“除了提供堆积成山的物资,宁波府还接收二十多万难民,这是何等地魄力。”

朱高炽心生感慨。

宁波府能够赚钱,这是意料之中。

在赚钱的同时,对邻近的府、县进行帮扶,难能可贵。

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接收难民,给他们安排工作。

践行“以工代赈”。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倘若邻府发生水灾,一般知府恨不得关闭全部的道路、城门,将难民视为不稳定的因素。

能够施舍一口热粥,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王守敬的做法,让很多人都看不懂。

例如绍兴知府胡夏,就处于懵逼的状态。

朝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稳定灾区百姓,宁波府功不可没。

无垠的大海,潜藏着无数的财富,让朱高炽心驰神往。

或许大明的未来,不只在防御北方的强敌,还有眼前的浪涛。

“爹。”

“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出海。”

朱瞻基第一次接触如此广袤的世界,这是在书中里没有的。

再生动的描述,也没有眼前的所见震撼。

“君子不立危墙。”

“出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别看市舶司风光无限,从航行至今,已经有一百多水手,永远地留在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