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王守敬三千万两的土地改造(1 / 3)

一成利。

在大明算是良心了。

高利比比皆是,还不容易从精明的商贾手中借到。

一个信息差,就能获利几成,甚至好几倍。

市场很不稳定。

“万一百姓还不上怎么办?”廖镛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

这一策略,看似在帮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很有可能祸国殃民。

王安石变法,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房子交回,账消。”

“市舶司不会继续追责。”

王守敬点到为止,廖镛、廖铭皆松了一口气。

市舶司出钱,宁波府出土地,为劳工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家。

就算劳工偿还不上市舶司的借贷,也还有退路可走。

大不了回乡下去,最多白忙活几年罢了。

咬咬牙坚持下去,可以获得一套城里的房子!

人生。

不正是如此吗?

王守敬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造福百姓。

而是绑架朱棣的内府。

市舶司的钱,就是朱棣的钱。

试想一下,市舶司借出去一千万两,一年可以获得一百万的利息。

十几年下来,绝对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哪一天,朝廷断绝了市舶司的贸易,会引发什么样的动荡呢?

一来,市舶司的千万级利润没了。

二来,百姓没了港口的工作,还不上借贷,只能交还宅邸。

到时候宁波府房价还会大降,注定人财两空。

朱棣的内府,将会趋于崩溃。

一年损失两千万两左右!

这都快赶上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了。

朱棣舍得割肉吗?

朝廷舍得割肉吗?

那些嚷嚷着禁海的腐儒,还有叫嚣的空间吗?

王守敬这一举措,能够延续市舶司十几年的运营。

即使朝廷不全面开海,大明也不会失去对外交流的窗口。

王守敬绑架了市舶司、宁波府、百姓、朱棣的内府、朝廷的国库等等。

谁敢动一下,就彻底崩盘!

这一招很阴险,很残酷。

百姓最无辜。

所以王守敬给他们留了退路,心中存续着良善。

百姓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