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朱棣的震撼,郑和的新旅途(1 / 4)

张辅衣甲鲜明,威风凛凛。

坚毅的面容,更显严肃。

他身后的卫所将士,披坚执锐,目光眺望着海面。

旌旗铠甲,光照海岸。

王守敬遗世独立,带着宁波府众官僚,吹着咸咸的海风。

他们相隔一定的距离。

忽然!

海气涵空,波涛澎湃。

跨海巨舟浮出水面,威凌天地而来!

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

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这正是郑和宝船,气魄恢宏。

余下的八艘,则称“福船”,更适合作战。

福船高大如楼。

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

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

势力雄大!

这就是明代工匠的力量,集先辈之大成。

王守敬除了发展农业、商业,一点也没有怠慢工匠,甚至拔高了他们的待遇。

他能够轻易招揽五千名船匠,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这五千人中,包括了弟子与师傅。

宝船、福船,将成为明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相当于旗舰一样。

明州船厂还需要打造一些快捷的护卫舰,与之配合。

否则很难追上海盗的快船。

海盗之所以难以围剿,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能跑。

然后寻找明军防御的薄弱点,进行袭击。

狡猾得让人受不了。wap.bΙQμGètν.còM

现在他们占据舟山,反而是明军围剿的最佳时机。

张辅看到这些跨海巨舰,心潮澎湃。

区区倭寇,算得了什么?

“文弼兄,船上还需要配备足够的火炮。”

“火炮乃国之重器,市舶司很难接触。”

王守敬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火铳和火炮,以后将主宰战场。

王守敬很有必要召集足够的工匠,研制新型火铳、火炮。

他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需要集思广益。

而这样的军械,大明管控很严格。

“我会上书陛下。”张辅一口答应下来。

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也不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