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心事(2 / 5)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832 字 10个月前

,想都不敢想,没必要太过勉强。”

邵树德笑了笑,又道:“最难的还是一统天下。这道坎过了,万事就好办了。攻契丹、灭长和、征西域,难度加起来,都不及扫平北地诸镇的十分之一,我也就是顺手为之罢了。”

在他的印象中,契丹还真不难对付,至少比攻伐河北诸镇时花费的心力小多了。

至少,阿保机真拿不出熟稔旗鼓军号、器械精良的数万武夫。

契丹人的真正优势,在于发挥机动优势,突袭、设伏、游击。正面交战,怕是要被魏博武夫给砍个七零八落,虽然魏兵出了镇后战斗力会大大下降。

契丹人坏就坏在开始筑城耕地了,有了坛坛罐罐,舍不得走,在攻其必救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法施展游击战术,一如当年刘裕直捣广固,南燕骑兵被迫放弃机动性优势,与晋军正面决战那般,败得惨不忍睹。

至于渤海、长和,根本不值一提,没给邵树德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

拓跋蒲闻言默默点头。

她知道,圣人没听进去。男人关心的永远是征服、权势,但作为女人,她只关心这个在她生命中留下过刻骨铭心印记的男人,能够活得长一些,舒心一些,如此而已。

“再说回彝昌的事。”邵树德谈兴上来后,话就有些多,只听他说道:“朕闻乌古斯诸部屡次南下劫掠,吐火罗斯坦也有些不稳,波斯人想必急于求和。西边的仗,其实打不了多久了。彝昌若能把握住机会,朕便给他升升官,步入禁军大将行列,并不怎么难。”

拓跋蒲的兴趣被稍稍勾了起来。

她一生无儿无女,向来把侄子彝昌看作自己的孩子,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

“波斯真的会求和么?”她问道。

“攘外必先安内。打了这几年,波斯不但没压住内部问题,反倒愈发严重了。听闻国君对宰相也有些不满,认为那些败仗都是他造成的。”邵树德笑道:“他们这次带了不少礼物,甚至还有大食骏马数十匹,看样子是摸准了朕的脾性,想要赶紧结束战争,好专心对内。”

“陛下会让他们如意么?”拓跋蒲问道。

“那要看波斯人给出什么条件了。”邵树德说道。

拓跋蒲欲言又止。

她还是担心侄子,担心他上阵之后,遇到什么凶悍的敌人,负伤乃至战死。

这年月的大军交战,即便是军中大将,也要亲临一线的。或许不需要你亲自拼杀,但更接近一线厮杀场,快速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