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考功(2 / 5)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611 字 10个月前

萧蘧接过名单,仔细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在上面署名了。

其实,国朝官员的整体年龄还是不小的。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之前有大量立功受赏的武夫进入官场,占了文职,若无大错,一般不能罢黜,得等他们致仕或者老死。

这个时间快了,毕竟今上都62岁了……

三年后的科举,将录取进士、农学、明算、明法四科总计190人,外加零零散散的杂科,大概二百人出头的样子。

单靠这些人,肯定是不够填满全部官位的。

但大夏与前唐一样,有多种渠道选官。

战场上舍命搏杀,立下大功的人,要不要给荫庇子孙为官的名额?当然要。

去年阿赖山谷之战,波斯诸贵族集结数千私兵古拉姆断后,敌甲胄精良,阵列整肃,又有教士鼓舞士气,看起来颇为耐战。关键时刻,李嗣源率五百人直冲敌阵,身先士卒,舞锤奋击,连杀波斯军校数人,最终动摇敌士气,几乎全歼了这股精兵。

阿赖山脚下,敌军再度聚集起了一支断后部队,意图掩护主力撤退。李嗣源单骑冲阵,生擒一百夫长而回,大夏禁军在他勇猛的鼓舞下,全员都“燃”了起来,鼓噪而进,杀得波斯人溃不成军,坠落山谷者不计其数,辎重、羊马、财宝、车辆遗弃了一路。

凭借这两战,李嗣源得了一个荫庇名额,他给了儿子李从荣,这次也在放官名单内,直授滑州白马县令,比进士的初授官位还高。x33

你若堵塞了这条门路,人家还愿意拼命吗?别说给钱,钱的激励还不够大。

人家战场上豁出命去,斩将夺旗、力挽狂澜,给朝廷做出的贡献,可不一定比你小啊!

这样的人物,只给钱合适吗?

你若苛待他们,早晚会付出代价,京城让人一锅烩了也不是不可能。

相反,如果承认军功的尊贵,那么就会激励更多的李嗣源出现,你的部队就会让人胆寒。

军功之外,还有其他几条渠道。

**,其实就是分蛋糕的艺术。你选择了谁,放弃了谁,减少了谁的利益,增加了谁的好处,结果都会显现出来。

“进士日渐式微……”签完字后,萧蘧端起茶碗,觉得有点可惜。

当然,也没那么可惜。

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做官不一定靠科举。

与皇室联姻,就是一条路子。

培养一些文武双全的人去边塞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