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一样的大儒(1 / 4)

“陛下,朱松发来请示,请陛下给盐城特区的新城赐名。”汴京城皇宫的国务殿中,于少秋对岳云恭敬说道。

岳云对此早就想过,立刻说道:“就叫镇海城吧!以后类似于这样的城池,便从军团的名字命名。”

“至于朱松也别是知州了,就叫城主,官品堪比知州。”

于少秋当即说道:“老臣遵旨,立刻安排人八百里加急,将陛下旨意送往镇海城。”

岳云想起一事,问道:“关于镇海城第一届商贸会的事情,你们国务府商事部和镇海城朱松他们一起拿的方案,朕也看了,是按照朕的想法和意思去计划部署的,但此事意义深远而重大,朕想了一下,还是要亲自去一趟镇海城的。”

众臣一听,立刻就急了,于少秋、万俟楔等人当即就要劝阻。

岳云却不等他们发话,便摆了摆手,斩钉截铁的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不用再议。”

“国事有国务府和内阁处理,军队的事情有军务府处理,若有需要朕审定的事情,让快马送到镇海城就是。”

比起宋国皇帝赵眘说话、决定经常被人打断、质疑和说教,岳云在武国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本就是武将出身,又有绝世凶人的赫赫事迹,那威势更不用说了,

所以,众臣见自家皇帝如此说,即使是于少秋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

………

盐城旁边的水泥工坊和砖瓦工坊建好之后,近一年时间,那十几个大烟囱往外排烟就没有停止过,彻夜不停的一袋袋水泥和一车车红砖从作坊里面被运出来,送往镇海特区,用来建镇海新城。

这里所说的建城不是修建城墙,而是从平地上直接修建一座城市。

岳云从来都没有想过生态环保的问题。

在这个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代,距离人人温饱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的时代,他若矫情的考虑环保的问题,他觉得别人会将他看成是天下间最大的**。

在这个乱世之中,人们最在乎的绝不会是空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之类的东西,而是粮食、土地、家园和安全!

近一年前,岳云和朱熹将盐场煮盐晒盐的工序进行了优化,特别是重新研制了相关的工具用品,大大节省了人工、极大的提升了效率。

从而让大半盐工和盐奴没有了用武之地,岳云当时便让人安排一些大匠,对这些人进行了训练,将他们培养成了瓦匠、泥匠、砖匠。

所以,用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