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泰山书院和宋国学子(1 / 4)

就在相州铁矿之事引动了武国立国以来覆盖全国的首次扫贼除盗的专项大行动,给武国百姓带来非常大的福祉,让长期苦于盗贼之害的宋国和金国底层百姓越来越羡慕,而一批批的盗贼不断的被强送到相州铁矿去挖矿的时候,在岳云强力推动下,陆宰辛辛苦苦了好几个月,终于赶在立冬以前,将泰山书院建立起来。

泰山书院因为是岳云一力倡导,且一直是大力推动,为此甚至冒险亲自去江南请陆宰,并潜入到临安城把宋国太学院最优秀的十多名教习给弄了过来。

所以,武国上到朝廷百官,下到普通黎民百姓,早已对泰山书院之事议论纷纷,充满各种好奇。

特别是关于泰山书院的种种特殊渐渐传开之后,更是让所有人充满了期待和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

陈次尹是宋国一名科考不中的举人,楚州人氏,听说了武国的泰山书院之事,特意来到了武国。

事实上,如他这样这些天从宋国游学至武国的宋国士子、学子不在少数。

陈次尹便是和名叫周亮、何冲之的两名士子结伴一起来的。

此时,三人在泰山脚下的肥城县城一座酒楼饮酒用餐,极为热烈的讨论着武国的一些新奇事情。

比如,武国军队奇怪的军团、旅、营、连、排、班六级建制,施行的是奇怪的举手礼,而不是跪拜礼。

还比如,最近刚从大名府搬迁到汴京城外、占地足有一千多亩的格物研究院和大大小心的各种神秘工坊。

还有武国皇帝陛下在密州盐城海边划定了一个占地堪比汴京城大小的所谓特区,听说新建的这个特区全部是用水泥、红砖修建而成,非常奇特、干净、壮观和整洁,而且至少能够容纳五十万人。

当然,让他们最感兴趣、谈论最多的还是他们此行的目标地,泰山上的泰山书院。

此时陈次尹说道:“历朝历代,凡各地办书院,或有地方官支持,或有士绅合力资助,才能够维持一所书院日常的开销。如你我这般寒门士子大抵并不富裕,多是平时耕种,闲时念书,半耕半读,方能勉强生活。而这泰山书院却是完全不同。”

何冲之也是感慨的说道:“是啊!办书院这种事情最大的困难是书院士子们的生活如何保障,要长期养活这许多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宋国几个书院都是靠地方土绅、豪商的资助,朝廷只管国子监下面的太学院,各地的书院却是一分钱的都不会出的。”

周亮说道:“这泰山书院一切开销由武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