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封群臣(3)(2 / 5)

算合情合理。

“多谢王上!”陈平接过圣旨,对于这个决定并没有什么意外。

他常年在外跑。

若是担任一些需要常年在大夏内的要职,这是尸位素餐,并不合适。

不过,能够获得炎黄阁大学士加持,获得金印紫绶,那也是颇为满意了,不枉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大夏外跑。

今日倒是有了个结果。

秦天纵注意着众人脸上的表情,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若真有人将陈平当“礼部尚书”,那就才是荒谬的。

陈平之才,做丞相都是绰绰有余。

本来他觉得授予左右丞相也是可以的,不过一想到诸葛亮鞠躬尽瘁尽心尽力处理政务,若是设置两个相位,恐怕有些制约之嫌,朝臣恐有猜忌之疑。

毕竟新官上任,还是需要他这做君主的支持一番。

再加之陈平不是经常在大夏境内,授予相位不合适,所以也就挂了个礼部尚书的名号。

搞了个炎黄阁大学士的席位和金印紫绶。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如此高配的情况。

不过,这样做是合理的。

陈平与其说是礼部尚书,倒不如说是“外相”。

在大夏王朝之外,代大夏行相权之事。

有了这样的高配,其出使各势力的逼格就提升了,其他人也不敢小瞧。

再加之,从陈平效忠以来。

各种合纵连横,施展外交口舌,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这可是极为危险的存在。

毕竟在这个世界,可没有两军相争不斩来使的说法。

若非是陈平这样的三寸不烂之舌,其他人早就被砍了。

所以,给予这样的高配很合理。

“王命昭曰:有大夏肱骨贾文和,算无遗策,屡出奇策.....特任其为大夏兵部尚书,晋军阁军机大臣,加封开国肃侯,特加赐金印紫绶,钦此!”

又来一个?

群臣麻了,看向姚崇的目光顿时有些怜悯。

好歹这也是“大唐四相”之一,如今竟然成了这般。

这...这下边的人怎么管?

管得了吗?

当然,实际也管不了的。

大夏王朝实行军政分离,不管是太尉也好,兵部尚书也罢。

这都是代表军方行使军事行政的官吏。

代表着军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