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神功圣德(1 / 5)

关于徐妙清如何和老朱相处的事情,实际上也不需要朱允煐太多的去操心。

徐妙清是一个聪明人,也知道其中的分寸。所以点到即止就好,有些事情她心里有数。也可能性格使然,她知道自己怎么做会讨皇帝的欢心,也知道自己做什么会惹得洪武皇帝厌弃。

既然是这样,那就不需要朱允煐去操心那些事情了。对于他来说,家事当然是无比重要的。但是一个皇帝,也没办法整天都是惦记着家长里短,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实际上也不出朱允煐的预料,朝臣们显然还是没有放弃的,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最后时刻劝谏皇帝,希望英示皇帝能够迷途知返,能够在最后关头回心转意。

以前劝谏皇帝陛下,希望他能够向太上皇请旨,可以让内阁名正言顺。但是很明显,那些朝臣们失望了,皇帝执迷不悟没能让他们如愿。

出兵高丽,或者治理黄淮,这些大事也都有一些大臣劝谏过。只不过在那些事情上,那些大臣们就算是劝谏了,只是皇帝决心已定,他们没办法完全阻挡,甚至一些大臣也意见相左。

而这一次就不一样了,绝大多数的臣子意见是比较一致的,但是他们遇到了一意孤行的皇帝。

太上皇、皇帝和皇太子一起出宫,这简直就是让文武百官心惊肉跳。出宫一个两个没问题,皇宫里最少要留一个啊,这样大家才算得上心里踏实一点。

这要是被一锅端了,必然是大明的江山动荡,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世道说不定也会乱起来。原本看似没有悬念的皇位传承,必然也会出现诸多的动荡。

臣子们有着臣子们的担忧,这一点可以说非常正常,朱允煐也表示理解。

只不过就算是理解归理解,朱允煐也是有着自己的心思和想法。那些劝谏,也没必要采纳。

对于江山社稷的一些担忧,这是臣子们的本分。这里头实际上也包括很多臣子对于礼法的维护,是一些他们所认为的伦理纲常。

如果只是皇帝和太子去孝陵拜祭,那么大家也没有太大的意见,这里头还有一个‘孝道’。真的是皇帝铁了心,大家也是不敢阻拦,生怕影响了皇帝孝顺的民声。

可是太上皇要去孝陵,那就引起很多大臣的抵触了,他们也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应该。

虽然孝陵里现如今葬的是马皇后,虽然马皇后的遗泽依然让很多臣子津津乐道。但是在礼法来看,老朱绝对不能去祭拜马皇后的,要不然就是乱了伦理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