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乡间(1 / 4)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1586 字 2023-04-14

>

1645年10月2日,汉洲,新淮安(今澳洲帕默斯顿市)。

远在神州的大明是否崩塌,对于生活在新淮安(今澳洲帕默斯顿市)石坝乡的朱有根来说,根本不是他想关心的事。

他现在最为关注的是,农田里的肥力够不够,出外放的十几羊莫要被野外的袋狼给叼走了, 屋里的母鸡能否多下几个蛋,以及每年可以存些多少银钱。虽然现在日子比十年前在大明的时候,要好过多了,不虞饿肚子,但生活依然很艰难。

他的柔佛妻子在今年六月,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已经是他第三个孩子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尽管家里的老大已经七岁了, 平日里也可以帮着他做些家里的轻巧活计。但乡上的官人却非要强迫每个适龄孩童去学堂读书, 否则会取消对家里土地农税减免。

当然, 孩子去学堂读书认字,也不是没有好处,最起码,可以学点东西,而且还能在学堂里混一顿午饭。另外,对于家中孩童多的农户,乡**也会有一些实物补贴,粮油、牛奶、鱼干等等。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人,朱有根最为看重的还是**当年分给他的四十亩农田,尽管每年会有十来亩地会处于休耕状态,但凭着他一个人,还是无法耕种这么多土地的。当然,你也可以请附近生产屯的那些尚未分配土地的移民帮着耕种, 可是要花钱呀,他哪舍得。

不过,他还是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辛劳,都花费在这片土地上,精心的侍候着,并打算将其传诸于子孙。

“你家现在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你打算将这土地传给谁?”村长杨广德蹲在地头,调笑着问道。

“自然是留给小儿子。”朱有根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一**坐在地垄上,看着地里又冒出的许多杂草,眉头紧皱着。

“哟,你家小儿子还未满一岁,现在就决定给他留家产了?”

“老大读书还不错,说不定以后有些出息。”朱有根说起自家的孩子时,脸上露出一脸喜悦,“将来,或许可以做个官家人。”

“那倒未必!”杨广德一想到自家孩子在学堂里的读书成绩,心中不免有些酸味,“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要进入学堂读几年书,现在你家大小子能行,说不定待读到中学阶段,脑子又不灵光了。再者说了, 咱们汉洲发展越来越好, 人口也是每年都在增加, 那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