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劓刑(1 / 3)

“大王未去齐国徐州前,臣就以智者、贤者、明者做比较,来告于大王右令尹之志向,大王说于臣堵不如疏之策,言有昭雎在,那些反对大王以及反对大王变法的臣子,便都有了发泄之所,不至于乱国,此方为堵不如疏之策。”

“可近来臣观之,我楚右令尹昭雎大有成为洪水之势,不可阻挡是也,右令尹利用其权势,为氏族子弟谋官谋福,如今那些反对大王的臣子,尽皆于他之麾下,我楚国之大,乃有六郡三地,倒是有四位将军,为之右令尹之谋。”

“大王虽是见得我司徒府下户籍司、国赋司、国税司尽是大兴于各县各地,可大王却不知晓,私下里各郡各县百姓,他们何以如此遵守王令,起因司徒府下,有名而无实是也,如此之变法,臣唯恐国之未兴,我楚就又出一景鲤也!”ωωw.

屈原的说辞,也并未任何夸张的成分。

楚国六郡三地,并非是各个户籍长就如熊横见到的一样,也并非是各个郡守都如钟离一般,不仅能推行户籍令,更是能推行国赋司与国税司,倘若昭雎与他们联合一道,派遣下去的官吏有名而无实,一样是没有效果的。

这一趟熊横走过新城郡,宛郡之地,早就深知这一点。

“更何况臣近来又知晓了一事……”

屈原的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坐于上首的熊横却是依旧淡定,面带笑意:“无妨,令尹只管道来?”

“昭氏一族封地乃在新城以东,淮北之地,今年六月族中行祭祀之礼,有新城郡守、宛郡郡守、江东郡丞前往,其典礼盛大,俨然一副封君之相,若非是有东方商会商队途径见之,臣亦是不可知。”

祭祀,乃是大事。

大到天子君王,下到氏族家族,每到特定的世界,都要行祭祀之礼,其身份地位不同,规格也不同。

楚国最盛大的祭祀,莫过于王礼,其后乃是屈、景、昭三氏,此三氏者尽皆出自熊氏,乃是王族,因其各成一支,方有各为祭祀。

每年六月,昭氏一族都会在其封地,举行祭祀大典,屈原曾为楚国三闾大夫,所谓三闾便是屈、景、昭,因此他对其更为清楚,也是知晓三个郡守亲自参加,这意味着什么。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若非重要的宾客,岂能去观礼仪。

楚王依旧面色不变,始终带着笑意,片刻后才说了一句:“好失望啊!”

“寡人对于昭雎,已经给过不少机会了,看来他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