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御前会议(二)(1 / 3)

熊横思索了一阵后,望向刘启。

“不知司吏可有何策?”

刘启略微停顿道:“启禀大王,一国之主,乃在君王,一国之稳,乃在于臣子,所谓为国体,君王臣子,皆是不可缺也,若无君王,国之不为一国,若无臣子,则国根基不固,危及深远。”

“臣以为,其一,补足空缺。景氏南氏一族之乱,令我楚国官职空缺众多,更有甚者,国事都到了无人问津之地,因此这空缺出来的官职,需得尽快补上。”

“其二,乃有臣子者,排于国事府之外,虽有名而无权,虽有权而不实,虽有实而不法,凡此种种,已造成了楚国行事混乱,臣以为国事府之权力,该下方至诸位臣子,凡此政事,可由国事府经手之后,再禀明于国事府、大王。”

“其三,便是我楚国各地,虽已行郡县之制,但有些地域,则以封君,臣为司吏,掌管我楚国官吏考教,可对这郡县之事,却是无从下手,臣以为司吏之权,可限于鄢郢,其余郡县封地,则维持原样。”

“臣之所言,句句为大王所虑,还请大王慎重思量!”

刘启虽为他舅舅,但是在话里话外,无一不是在要削弱国事府的力量。

其一者,要补足空缺,那就是要将楚国官制恢复到楚怀王、南太后掌权的时期;其二,分明是在说国事府的权力太大,要削弱国事府的权力,至于其三,更是令人气愤。ωωw.

他身为楚国司吏,不想着为楚王管好官吏,却要想着让郡县维持高度自治,高度自治是什么意思,就是可以自己领兵,自己任命官吏,和封君有什么区别。

楚王一言不发,只是用一双眸子扫视群臣,大殿中的气氛,忽然冷了下来。

“启禀大王,臣以为司吏之言不可!”

屈原见机起身说道。

“噢,不知令尹有何高见?”

见楚王有问,屈原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方才是说起。

“启禀大王,方才司吏所云,其一者,不可取也,大王行国事府,乃是鞭策群臣,壮大我楚,实乃良策,不可更也。我楚国自立国以来,便有政事混乱之弊,其最主要的便是这官吏众多,且官职权限相互交错,如中射之与涓人,左徒之与令尹,取之其一便可。”

“大王之国事府,将我楚国事划分得当,致使群臣各司其职,各有其事,免去了此弊,若是如司吏所云,我楚国不免又要陷入政事混乱之中,因而臣之以为,有些官职该要取缔,便要取缔,此不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