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大楚国国事府(三)(1 / 3)

话音方落,场中众臣,皆是思索起来。

他们心中都明白,既然楚王能提出此事,那心中必然是应允了,眼下所要思虑的,就该是如何办了。

“启禀大王,臣以为该全太后南氏之心,令其去往咸阳。”

第一个出声者,乃是新任司败彭里。

果然是才思敏捷,这么快就有了主意。

“寡人想听司败再细细说说?”

彭里再度起身,站到了寝宫正中。

“大王,太后南氏者,有其二罪,一乃是僭越监国,干涉国政;二乃是密谋废王,另立此子。此二罪者,大王已是昭示天下,我楚国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如此之太后,本该当罪,是楚王念及孝道,方才令其在宫中居住,此为其一。”

“臣之其二者,我楚国有楚王槐者,曾在武关会盟之时,被秦人所俘获,今楚秦为盟,大王意欲派遣使者,迎回楚王槐,太后南氏愿随使者队伍,同往楚国,以说服秦王,以让楚王归国。”ωωw.

“臣之其三,太后使者出使后,再派遣一使臣,奔赴楚国,言于我楚王槐,告其南太后在楚国所生之事,倘若回国,大王必治其罪,楚王槐如此一思,必然就不会回来了,南太后也可以此而留在咸阳。”

“臣之其四,乃是三月之后,宣告群臣,有太后南氏,陪伴楚王左右,不愿归国,有楚王槐者,不愿见我楚一国二君之局面,愿在秦终老,大王可再度派遣使者,送金银于楚王槐,告知国人,另立大王生母刘妃为后。”

“大王须知,王之家事,便是我楚之国事,若是家事理不清,那国事自然是剪不断,为了我大楚安定,请大王以臣之策!”

洋洋洒洒说了半天,将所有的事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如此既保全了楚王的名声,也让南太后与楚王槐都安心的留在咸阳,对谁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大王,臣以为司败之策,言之有理,不如就以司败之策而行之!”

另一个说话的,乃是楚王的亲舅舅刘启。

到这时候他倒是积极起来,必然是听闻刘太妃可以为太后,突然激动起来。

“大王,臣以为可。”

令尹屈原,再度一锤定音。

其余臣子众人不语,此事都可以定下来。

这就是将权力归于国事府,归于这几人的另外一个好处,楚国上下,由他们来掌舵,他们之间又可互相掣肘,趋于平衡,而楚王只需要把握住,国事府臣子的任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