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身败名裂(1 / 8)

陈礼当夜,亲自坐镇锦衣卫,命令各处的暗桩随时做好准备。

相比于陈礼的紧张,张安世却显得轻松许多。

其实张安世已经知道,一切大局已定。

而现在,其实只是秋后算账的时候罢了。

次日,一大清早,南京城内,依旧还处在一种沮丧的气氛之下。

这里寓居的读书人太多了。

他们在自遇到了许多的故旧,此时见面,个个分外的亲昵。

甚至还有一个老者,乃他年少时的同窗,都曾拜入名师门下学习,只是大家都在各县,虽有书信往来,却几乎难有见面的机会。此时见面,分外的亲热,彼此拉着手,叙旧了许久。

“怎还有商贾来?”张太公瞥眼,却见有穿布衣、布鞋之人进来。

他皱眉,商贾是很好辨认的,太祖高皇帝不许商贾穿戴丝绸,所以许多商贾,便让人裁剪上好的松江布来穿戴,有的好布,价值并不比丝绸要低。

“据闻此次诗会,谁都可以来,并无门禁。”周举人在一旁低声道。

张太公嫌弃地摇着头道:“大煞风景,大煞风景。”

正在此时,却有一行人步入其间。

当然,这道旨意,又别出心裁,为了不惊扰百姓,一切从简,便衣即可。

这些人不多,只有七八人而已。

朱棣为首,随之而来的,有杨荣、胡广、夏原吉、金纯、金忠人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翰林学士。

朱棣也只是想看看这诗会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大队的人马即将抵达栖霞的时候便先行一步,等到了群儒阁,又撇开了随行的扈从,只带着几个重臣进来。

“群儒阁·”念着这三个字,朱棣有些无语。M.

好在在这儿,没有什么是张安世干不出来的,他习惯了。

眼前见这里张挂的许多诗词。

许多读书人驻足,激动地窃窃私语。

更有人看完了诗,意犹未尽,又开始说到了太平府。

“太平府这一次,怕是要遭殃了,听闻胡公昨日就入宫了。”

“朝中诸臣,胡公至贤,有他在。”

百官已得了消息,宫里的事,是藏不住的,所以当许多大臣来到大明门的时候。

后头的话声音越来越低。

读书人嘛,凑在一起,就爱讨论这个。

听说有人讨论胡广,朱棣将目光笑吟吟地落在了胡广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