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故人(1 / 3)

剑歌行 七辛海棠 1114 字 2023-02-28

带着淡淡的疑惑,王思仁回到客栈,召集商队的伙计动身出发。

这些日子兵荒马乱,对王思仁和隆泰商会的影响几乎为零。

王思仁的商队有几百名伙计,外加三百辆大车,往返中原和大荒原,一次耗时达到半年以上。

因为漫长的运输时间和旅途消耗,王思仁的这支商队完美规避了战乱,顺便还给长安城送来了急需的干肉、牛羊、马匹、药材。

为此,王思仁才得了这个“皇商”的荣誉。

王思仁虽然已经年过四旬,但他对于功名权势向来都非常热切。

若非如此,王思仁也不会巴巴的行程千里去跑商了。

受了皇命之后,王思仁带着商队离开都城,朝着延川渡口前进。

延川渡口,是少数没有受到战祸波及的地方。

大河上水流湍急,能够作为优良港口的地方不多。

所以叛军在进攻之前,便向上上下下的士兵申明,不得纵火焚烧延川渡口。

在加上叛军还没到,延川渡口的守军便已经撤退,所以整个渡口安然无恙。

但叛军也没有在延川渡口驻扎兵马。

原因很简单:叛军没有船……

官兵在潼关遭遇了大败,但水师没有受到什么损伤。

水军的战船上可以搭载大河西北岸的官兵,虽然数量只能承载两千人左右,但却可以随意袭扰大河岸边的所有区域,叛军若是驻扎在河边,随时可能受到水军的袭击。

于是延川渡口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叛军上下都懒得去搭理。

朝廷的水军同样也不敢深入内陆,否则很容易被来去如风的幽燕铁骑聚而歼之。

当王思仁赶到延川渡口的时候,潼关以西、大河以南的这片区域,叛军已经被清除了。

胖乎乎的王思仁双手合十,向着莫须有的神灵连连祷告,希望叛乱能够早日结束。

王思仁将车队安排在延川渡口等待船只,然后带着十几个伙计,来潼关找皇帝指定的“明先生”。

此时的潼关,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堡垒。

层层叠叠的土堡和城寨依山而建,延绵潼关东西十二里。

王思仁有幸路过一个土堡的边缘,他朝里面看了看,不禁暗暗咂舌。

土堡外围有五人高,用泥土和块石层层夯紧。

堡垒的内部被挖空,形成了一丈多深的坑道。

深深的坑道加上第二层的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