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白马义从(1 / 3)

剑歌行 七辛海棠 1084 字 2023-02-28

听着两人的对话,周围的“义军”嘿嘿直笑。

“投名状”是山贼和盗匪入伙的规矩。

若是有陌生人来投奔山寨,盗匪们就让他去杀一个官府的捕快或者小吏,作为忠心加入山寨的证明。

所谓纳投名状、结兄弟义,说的就是这些山贼了。

张守瑜眉飞色舞:“我们可都是即将入伍的官兵,他们怎么舍得杀我?老杜,你学问好,告示上说这叫什么来着?”

年长的义军沉声说道:“敢战之士……朝廷向民间募集敢战之士,编入军伍之后,每人可以分得三十五两白银,这笔钱可以自购武器,若家中有武器的,也可以自己留着。张守瑜,你把家中祖传的马槊带到战场上使用,朝廷可算是赚大了。”

周围的义军一阵哄笑。

兵器制造上,有“五年得一槊”的俗语。

一条丈八长槊,需要用韧木条浸泡桐油一年,然后用生胶、木油、葛布、麻线进行粘合、缠绕,反复包裹和晒干,一直打到如钢似铁又充满韧性的水平,才算合格。

再加上精钢打造的锋刃,才算是完工。

工匠在制作马槊的时候,通常会制作数十条槊杆,甚至一百条槊杆——但到了最后,槊杆的成品只有十分之一。

绝大多数枪杆,最后都被判定为不合格,专而用作其他的破甲枪、锥头枪等等。

所以,完成品的马槊,是真正的“一槊值千金”。

除了制作难,马槊的操控使用更难。

张守瑜自小习武,却不曾去评测自己的武道品阶。

因为张守瑜的父亲从小对他说:“三年练刀,十年练剑,一辈子练枪。”

张守瑜的功夫都在战场上,一杆长槊使开了,十几个敌军近不了他的身。

义军们都说,这次张守瑜投了官兵,实实在在要凭军功封侯拜爵。

张守瑜扛着马槊大声说道:“杜梓美,这次去从军,我不但要万里封侯,还要凭着军功赚数不清的银子!可惜先前在瓶子谷咱们没法下去斩首,否则那一百多颗人头,就能换三百多两银子。”

年长的义军叹了口气:“守瑜,你知道我投军不是为了荣华富贵。”

张守瑜收了笑容,他脸色沉重的拍了拍老杜的肩膀:“放心,咱们投了军之后,痛痛快快的和那些叛贼打一场,铁定为你报了血海深仇!”

其他的义军也嚷嚷起来:

“可不是吗?投了军,咱们就和叛贼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