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太豪横了!(2 / 5)

英格兰足球和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线。

“进一步限制外援名额,进一步打压外援,到头来只会闭门造车,得不偿失。”

泰晤士报还根据高深的这番话,深入地剖析了英格兰过去这些年在青训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英足总。

要知道,每年英超的一大笔收入,都会划出一部分给英冠等低级别联赛,一部分给青训,还有一部分给社区,这些都在英超的支付账单里的。

那么英足总把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这些年来,英超每年看似都涌现出不少的年轻球员,但真正有几个能够成才的?

四年前的沃尔科特横空出世,多少人对他寄以厚望,可四年过去了,现在的小老虎还有四年前的风光吗?

都已经被自己的室友加雷斯·贝尔彻底压下去了好吧?

“高深说得一点都没有错,英格兰的足球水平要提升,一方面就是要靠市场化和竞争,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青训投入力度。”

泰晤士报剖析,德国最近两届大赛,之前零六年是本土,那就不说了,这一届南非世界杯,涌现出了托马斯·穆勒和托尼·克罗斯等一批年轻的才华横溢的新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这一批球员恰恰就是德国青训改革后的成果。

九十年代,连续大赛折戟,德国以贝肯鲍尔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德国足球的症结,下大力气改革青训,加大投入力度,这就形成了最近两三年来,德国年轻球员开始涌现的大好局面。

这是偶然吗?

……

但也同样是在泰晤士报,也同样有媒体人撰文反击高深,认为他是站在外籍教练的角度,站在外援的角度来看待这個问题,一点都不客观。

为啥?

因为年轻球员是需要培养,需要比赛锻炼的。

但现在的英超过多被外援所占据,年轻的本土球员根本就得不到机会。

当所有的英超球队都习惯了从全世界去引援,那请问,英格兰辛辛苦苦培养的出来的球员,拿什么去跟全世界最好的同龄人竞争?

答案是,争不过的!

这就好像让一支国家队去跟一支俱乐部球队打比赛,整体来说,国家队根本打不过。

为啥?

因为选材范围的限制,导致国家队注定在某些位置上缺乏竞争力。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对英超外援名额加以限制的话,甚至,如果放宽了外